送和西蕃使

白简初分命,黄金已在腰。

恩华通外国,徒御发中朝。

雨雪从边起,旌旗上陇遥。

暮天沙漠漠,空碛马萧萧。

寒路随河水,关城见柳条。

和戎先罢战,知胜霍嫖姚。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翻译

白简初次分发,黄金已佩戴在腰间。
皇恩浩荡惠及异邦,朝廷使者从中央出发。
边境雨雪纷飞,军旗飘扬在遥远的陇地。
傍晚时分,沙漠广阔无垠,空旷的沙碛上马蹄声萧瑟。
寒冷的道路伴着河水,过关城可见新生的柳条。
和平优先于战争,如同霍去病般预知胜利。

注释

白简:古代官府文书的一种,此处指朝廷命令。
黄金:象征财富和权力,此处指朝廷赏赐。
恩华:皇上的恩惠和荣耀。
徒御:朝廷使者或官员。
边起:边境地区。
旌旗:旗帜,代指军队。
霍嫖姚:霍去病,西汉名将,以善战闻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唐朝将领或官员在边塞的场景,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壮丽与荒凉,以及军事行动后的和平与胜利。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边防战略的理解以及对和平局势的期待。

“白简初分命,黄金已在腰。”这里的“白简”指的是军令或官职任命之物,常用白色竹简;“黄金已在腰”则表明已经获得了权力与财富的象征。开篇即点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地位。

“恩华通外国,徒御发中朝。”作者强调了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恩泽的传播,以及通过军事行动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徒御”指的是无需实际出征,只在中朝(即中原地区)便可控制四方。

“雨雪从边起,旌旗上陇遥。”这里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雨雪”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苦寒;“旌旗”即军旗,“上陇遥”则展示了军队在广阔地带的行动。

“暮天沙漠漠,空碛马萧萧。”诗人通过对暮色中的沙漠和空旷的碛石以及嘶哑声响的战马的描述,再次强调了边塞环境的荒凉与战争氛围。

“寒路随河水,关城见柳条。”这一句转折点出主人公在寒冷的道路上行进,同时沿着河岸前行,最终到达了关城,并看到柳树的生机,这象征着和平的到来。

“和戎先罢战,知胜霍嫖姚。”结尾部分表明了对外战争结束的喜悦,以及对于军事胜利的自信,“霍嫖姚”即古代游牧民族的一支,这里代表着与周边民族和解的成果。

整首诗通过作者对边疆自然环境、军事行动以及和平情境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边塞生活图景。

收录诗词(44)

皇甫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 籍贯:润州丹阳
  • 生卒年:785

相关古诗词

送徐大夫赴南海

旧国当分阃,天涯荅圣私。

大军传羽檄,老将拜旌旗。

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何年谏猎赋,今日饮泉诗。

海内求民瘼,城隅见岛夷。

由来黄霸去,自有上台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赠鉴上人

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

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

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

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山下泉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梗]韵

送李中丞归本道

上将还专席,双旌复出秦。

关河三晋路,宾从五原人。

孤戍云连海,平沙雪度春。

酬恩看玉剑,何处有烟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