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痴牛呆女,谩恩深情远。一岁惟能一相见。
纵金风玉露,胜却人间,争奈向、雪月花时阻间。
幽欢犹未足,催度桥归,乌鹊无端便惊散。
别后欲重来,杳杳银河,空怅望、不胜凄断。
最可惜、当初泛槎人,甚不问、天边这些磨难。
这首诗名为《洞仙歌》,出自宋代词人杨无咎之手。诗中抒发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哀愁。
"痴牛呆女,谩恩深情远。"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深沉而又有些痴迷的情感状态,"痴牛"与"呆女"形象化了两人之间那份执着而又天真的感情,而"谩恩深情远"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深度和持久性。
"一岁惟能一相见。" 这句话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以及因为种种阻隔只能在一年之中相见一次的无奈。
接下来的"纵金风玉露,胜却人间,争奈向、雪月花时阻间。"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即便是美好如金风玉露的人间佳境,也敌不过时间与环境给情感带来的隔阂。
而"幽欢犹未足,催度桥归,乌鹊无端便惊散。"则表达了一种急迫和不甘心的情绪,即使在短暂的幽会中也难以获得满足,因为外界的打扰总是让这份情感无法持续。
后面的"别后欲重来,杳杳银河,空怅望、不胜凄断。"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渴望,以及面对现实与梦想之间巨大差距时的哀愁与无奈。
最终的"最可惜、当初泛槎人,甚不问、天边这些磨难。"则是对过去轻狂行为的反思,对于没有珍惜当初机会而现在却要面对种种磨难的深深悔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于美好时光易逝、现实困境无法挽回的无奈,以及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悔恨。
不详
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空中呈露。
不坠凡花数。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清如许。
醉看歌舞。同在高寒处。
散策芗林,几回来绕团团树。月明风露。
平地神仙数。准拟归来,移近东家住。应相许。
为君起舞。直到高寒处。
宝勒嘶归,未教佳客轻辞去。姊夫屡鼠。
笑听殊方语。清入回肠,端助诗情苦。春风路。
梦寻何处。门掩桃花雨。
瓦枕藤床,道人劝饮鸡苏水。清虽无比。
何似今宵意。红袖传持,别是般情味。歌筵起。
绛纱影里。应有吟鞭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