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安国舍人

判花西掖妙当年,曾见声华振日边。

文翰共推唐李峤,功名将踵汉韦贤。

江山到处供诗笥,风月多情付酒船。

琳馆正应聊尔耳,会看鹏击水三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当年在西掖评判花朵,名声显赫如日中天。
他的文学才华与唐代李峤齐名,功绩将追随汉代韦贤的脚步。
无论走到哪里,江山都是他的创作源泉,风月都化作酒中的诗意。
他在琳琅满目的馆阁中只是随意之作,将来定能看到他如同大鹏展翅,一飞冲天。

注释

西掖:古代官署名,指尚书省,此处代指朝廷。
声华:声誉和才华。
唐李峤:唐代著名诗人李峤。
汉韦贤:汉代名臣韦贤,以清廉著称。
诗笥:诗人的创作素材或藏书之处。
酒船:借指饮酒作乐,也可象征生活中的闲适。
琳馆:形容馆阁富丽堂皇,收藏丰富。
鹏击水三千:比喻人的志向远大,像大鹏鸟展翅飞翔。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词人王之道所作,名为《和张安国舍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描绘和个人情怀的表达。

"判花西掖妙当年,曾见声华振日边。" 这两句通过“判花”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赞美。“西掖”指的是古代贵族或文人的宅邸,这里用来形容一个美丽的地方。而“声华振日边”,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年盛况的怀念,似乎那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如同太阳一般光辉耀眼。

"文翰共推唐李峤,功名将踵汉韦贤。" 这两句诗人通过提及唐代的文学家李峤和历史上的功臣韩愈、韦应物等,以示自己的文化自信以及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江山到处供诗笥,风月多情付酒船。"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描写。“江山到处”表明了诗人行走于江山之间,而“供诗笥”则意味着将这些美好的景色化作诗篇,留存下来。而“风月多情付酒船”,则是一种浪漫的情怀,似乎在用酒来寄托自己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琳馆正应聊尔耳,会看鹏击水三千。" 最后两句中的“琳馆”可能指的是某个雅致的地方,“正应聊尔耳”则是说这种美好恰到好处,正符合诗人的心意。而“会看鹏击水三千”,则是在描绘一种壮观的景象,或许在此刻诗人内心充满了对大自然无尽的赞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作者对于美好事物和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折射出诗人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情怀。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和张序臣合肥驿中诗

橐皋何处合肥东,知有诗翁杖履中。

鲁会一时归寂寞,吴吟千载发清雄。

湖山照碧朦胧日,鞍马欺寒料峭风。

春入花梢人易感,莫教房闼叹飞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张咏老知县

照蔀辉辉碧夜光,贫儿那复苦悲凉。

得鱼始信筌无用,斲垩终期鼻不伤。

我类槁苗犹欠雨,君同脩竹饱经霜。

诗成病眼昏加涩,欲写还忧细作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张彦智中秋对月

万里青天霁色开,嫦娥驾玉上云来。

楼中胜饮八仙聚,物外清谈三语该。

空翠水光争滉漾,漏声钟韵共徘徊。

秋盘应爱金樱好,红抺佳人醉里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张彦智对雪

雪山何处觅瞿昙,压尽江南瘴与岚。

待伴可堪风作党,交光应喜月成三。

濯巾漉酒供杯勺,涉笔联诗尚笑谈。

柳絮自今轻谢句,使君才气擅东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