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叠山先生己丑九月被执北行闽士以诗送之倚歌以饯(其一)

皇天久矣眼垂青,盼盼先生此一行。

遗表不随诸葛死,离骚长伴屈原清。

两生无补秦兴废,一出诚关鲁重轻。

白骨青山如得所,何消儿女哭清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苍天长久以来瞩目着,期待先生此行的到来。
诸葛亮的遗愿不会随他去世,就像《离骚》永远陪伴着屈原的清名。
他们的生命无法挽回秦朝的兴衰,这一举动确实关乎鲁国的荣辱。
如果白骨能在青山中安息,又何必让后人清明时节哭泣哀悼。

注释

皇天:苍天。
久矣:长久以来。
眼垂青:瞩目。
盼盼:期待。
遗表:临终遗愿。
诸葛:诸葛亮。
离骚:古代诗歌,比喻清高。
屈原:楚国诗人。
秦兴废:秦朝的兴衰。
一出:一举一动。
诚:确实。
关:关乎。
白骨:尸骨。
青山:青山绿水。
如得所:得到安息。
何消:何必。
儿女:后人。
哭清明:清明时节哭泣。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奕所作,名为《送谢叠山先生己丑九月被执北行闽士以诗送之倚歌以饯(其一)》。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是对朋友遭遇不幸的同情和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

“皇天久矣眼垂青”,开篇便描绘出一种沉重的天气和心境,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不祥。"盼盼先生此一行" 表达了诗人对被迫远行的朋友的关切。

接下来的“遗表不随诸葛死,离骚长伴屈原清”,则是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对朋友的惋惜。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时,其衣物被留下来以示忠诚,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朋友不能随从而去,反映了诗人的不舍和哀伤。

“两生无补秦兴废,一出诚关鲁重轻”,这两句则是在叙述历史的沉浮与个人的渺小。"两生" 指的是生生世世,而"秦兴废" 则指的是历史上的盛衰更迭,表达了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

“白骨青山如得所,何消儿女哭清明”则是对朋友的安慰和劝说。诗人用“白骨青山”来比喻严峻的现实环境,但也表达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坚定的信念,不必为此而感到过度悲伤。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的借鉴,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不幸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无奈与哀愁。

收录诗词(135)

王奕(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 字:伯敬
  • 号:斗山
  •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293

相关古诗词

新州枕上有感二首(其二)

岱岳名山天下无,老来游玩易嗟吁。

帝孙池畔秦松老,圣母祠前汉柏孤。

古篆蚀苔悲建武,漫碑宿草忆祥符。

逢人不解从头数,牢记山名画作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新州枕上有感二首(其一)

尼山拜了又何求,驰骛中原作壮游。

泰岱峰头观日出,汶阳城外看河流。

朝吟阚县蚩尤冢,暮醉新州太白楼。

从此不消删白发,留归江上对眠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彭泽新县靖节祠

已曾采石酹诗仙,又拜书岩荐菊泉。

京口火头才负乘,柴桑处士便归田。

驰驱名并诸公驾,尸祝谁碑百世贤。

近代从容人死义,后先二尹合俱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小蒜岭

西风策策麦花凉,重把新诗自品量。

禽不为人音自好,路因无驿里偏长。

百年白发空前辈,两载黄花笑异乡。

归去玉琊牢闭户,莫教旧隐姓名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