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隐士

夫子才名重,贫居志未劳。

吟当寒夜苦,闲到白头高。

心地通禅寂,田园近海涛。

不知千载后,谁更续离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先生的才华名声显赫,尽管生活贫困但志向不减。
在寒冷的夜晚吟诗,他一直保持着高洁的品格直到白发苍苍。
他的心境如同禅定般宁静,田园临近大海波涛。
我不知千年之后,还有谁能够继承您的精神,继续您的诗歌创作。

注释

夫子:指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这里特指某位先生。
才名:才华和名声。
贫居:生活贫困。
志未劳:志向并未因贫困而减弱。
吟:吟诵诗歌。
寒夜苦:寒冷的夜晚显得更加刻苦。
闲到白头高:即使闲暇时也保持高尚情操直到老去。
心地:内心世界。
禅寂:佛教中指心灵的平静与寂静。
田园:家园或田地。
海涛:大海的波涛。
千载后:千年以后。
续离骚:继续创作像《离骚》那样的伟大作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宰相寇准所作的《赠隐士》,他以敬仰和赞赏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才德出众却选择清贫生活的隐士形象。首句“夫子才名重”表达了对隐士才华与声望的高度评价,而“贫居志未劳”则揭示了隐士虽生活简朴但内心志向坚定,不为物质所累。

“吟当寒夜苦,闲到白头高”通过描绘隐士在寒冷夜晚苦吟诗歌,直至年老仍保持闲适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其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人进一步赞美隐士的心境,“心地通禅寂”,意味着他的内心宁静如禅,超脱世俗。

最后两句“不知千载后,谁更续离骚”表达了对这位隐士深远影响的期待,暗示他的精神将如同屈原的《离骚》一样,长久流传,激励后人。整首诗赞美了隐士的高尚品质和不凡才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期望。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赠隐者

夫子生东野,经年不到城。

爱吟无俗趣,贪画得閒名。

荒径侵山影,虚堂出燕声。

我惭为谪吏,泉石负幽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惠政上人

寥寥长日掩松关,白首忘机古寺间。

香烬石房终晓讲,叶堆莎径忆秋山。

澄泉心地清无染,野鹤精神老更闲。

孤坐有谁同此意,白云空见渚禽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赠僧

重城须久住,尘事日全无。

落叶惊秋信,思山展旧图。

貌同仙鹤瘦,心似片云孤。

念我浮名在,还将静者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赠魏野处士

人间名利走尘埃,惟子高闲晦盛才。

攲枕夜风喧薜荔,闭门春雨长莓苔。

诗题远岫经年得,僧恋幽轩继日来。

却恐明君徵隐逸,溪云谁得共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