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章(其七)小姑钗

矻矻中阿,独立无颇。出水峨峨,其仪孔多。

追嗣流光,以琢以磨。容被草木,鬒发斜拖。

皇皇翠碧,离陆相和。胡帝胡天,此山此河。

人亦有言,姑钗则那。虽则姑钗,未可婆娑。

匪春不黛,匪秋不波。匪云不艳,匪雨不酡。

行朝行暮,亦莫敢过。

形式: 四言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名为“小姑钗”的独特首饰,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象征意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小姑钗比作自然界的元素,如水、翠绿、云、雨等,以此来赞美其精致与和谐之美。

“矻矻中阿,独立无颇”,开篇即以坚定独立的姿态描绘了小姑钗的形象,仿佛它在山间独自站立,不偏不倚,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出水峨峨,其仪孔多”进一步强调了小姑钗如同从水中脱颖而出的美丽,其仪态万千,令人赞叹不已。

“追嗣流光,以琢以磨”,这里将小姑钗的制作过程与时间的流逝联系起来,暗示其经过精心雕琢与打磨,如同历史的积淀一般,更加珍贵与独特。“容被草木,鬒发斜拖”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小姑钗与自然界的草木、人的头发相结合,赋予其生命与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皇皇翠碧,离陆相和”,继续赞美小姑钗的颜色与质地,翠绿而纯净,仿佛与大地和谐共存。“胡帝胡天,此山此河”,通过对比天地与山河,进一步强化了小姑钗作为自然之美的象征意义。

“人亦有言,姑钗则那”,引出了一种社会性的评价,表明小姑钗不仅为自然所欣赏,也为人类所珍视。“虽则姑钗,未可婆娑”,表达了对小姑钗独特风格的尊重,即使它不同于传统的女性饰品,也应得到应有的认可与欣赏。

“匪春不黛,匪秋不波”,通过季节的变化来比喻小姑钗的美感,春天的黛色与秋天的波澜,都是其魅力的一部分。“匪云不艳,匪雨不酡”,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小姑钗美感的影响,云彩的映衬与雨水的滋润,都为其增添了独特的光彩。

“行朝行暮,亦莫敢过”,最后以一种敬畏的态度收尾,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不敢轻易忽视或轻视小姑钗的存在,它以其独特的美,永远值得人们的关注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姑钗的细致描绘与深刻寓意,展现了中国古典审美中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以及对独特个性的尊重与欣赏,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价值的作品。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八章(其八)马当山

湖软江雄,追飞自东。天龙下制,岁久难同。

因思马力,俾山立功。锡形汗潴,秋骊春骢。

饮之满腹,策之驱风。羁络烟水,吸吐蜺虹。

千里伏枥,万载行空。维江与汉,会势其中。

崩腾迅激,将为马穷。吁嗟马兮,惟力之冯。

既食人禄,遑恤我躬。吁嗟马兮,惟力之终。

形式: 四言诗 押[东]韵

八月四章

八月秋风,在河在嵩。我思之人,天中水中。

之人未从,我心忡忡。彼何人兮,秋其可同。

秋风既清,苇秀绩成。我思之人,如裳如缨。

缁衣未迎,授衣有惊。岂曰无衣,与女同籯。

秋风既肃,壶断枣剥。我思之人,如胸如腹。

之人未谷,逝敢谋独。岂曰无谋,惟心惟目。

秋风吹兮,秋日微兮。苍苍蒹葭,白露肥兮。

我心伤悲,旦夕飞兮。蒹葭在水,秋未违兮。

伊人在水,秋未归兮。

形式: 四言诗

庚子偕大岁和尚与傅司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其七)

公车留滞已多年,卞璧逢时镜复圆。

雌守何妨居众后,功成毕竟伏天前。

丹头九转迎仙至,文笔七层得宝还。

寄语后来诸俊杰,河山共證莫言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庚子偕大岁和尚与傅司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其八)

五龙间业未逢年,铁砚磨穿几缺圆。

诚意关头寻锁钥,鸡鸣气候著鞭前。

补天有志炼神石,造塔功完得大还。

自信寸心堪贯日,愚公言下看山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