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霜二首(其二)

荒城草树多阴暗,日夕霜云意浓淡。

长淮渐落见洲渚,野潦初清收潋滟。

兰枯蕙死谁复吊,残菊篱根争艳艳。

青松守节见临危,正色凛凛不可犯。

芭蕉芰荷不足数,狼藉徒能污池槛。

时行收敛岁将穷,冰雪严凝从此渐。

咿呦儿女感时节,爱惜朱颜屡窥鉴。

惟有壮士独悲歌,拂拭尘埃磨古剑。

形式: 古风

翻译

荒废的城市草木阴郁,早晚的霜云浓淡不一。
淮河水位下降,露出洲渚,野外的积水刚刚清澈,不再泛滥。
兰花枯萎,蕙草凋零,无人凭吊,只有残菊在篱笆根下争艳。
青松坚守节操,在危难中更显威严,神色严肃,不容侵犯。
芭蕉和菱荷不值一提,它们只会乱七八糟地污染池边。
时光流逝,年终将尽,严寒冰雪逐渐来临。
孩子们发出感叹,因季节变换而珍惜青春容颜,常常照镜子。
只有壮士独自悲伤,擦拭尘埃,磨砺古剑。

注释

荒城:废弃的城市。
阴暗:阴郁、昏暗。
长淮:指淮河。
洲渚:水中陆地。
野潦:野外的积水。
潋滟:形容水波荡漾。
兰枯蕙死:兰花枯萎,比喻美好事物凋零。
正色:严肃的神色。
狼藉:杂乱不堪。
冰雪严凝:寒冬冰雪凝结。
儿女:泛指年轻人。
朱颜:红润的面色,代指青春。
壮士:指有志气的人。
古剑:古老的剑,象征着历史或过去的荣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冬初的荒凉景象,以荒城、阴暗草树和日夕浓厚的霜云为背景,展现出季节更替的凄清。诗人通过淮水退去、洲渚显现,以及野潦初清的细节,暗示时光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兰枯蕙死无人悼念,唯有残菊在篱边孤芳自赏,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青松的形象尤为突出,它在危难中坚守节操,其凛然正气令人敬畏。芭蕉和芰荷则显得零落狼藉,无法与青松相比。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渐冷,冰雪将至,预示着一年将尽。儿女们感叹时光易逝,频频照镜以珍惜青春;而壮士则独自悲歌,擦拭古剑,表达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坚韧精神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寓含了人生哲理和对高尚品格的赞美。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新霜二首(其一)

天云惨惨秋阴薄,卧听北风鸣屋角。

平明惊鸟四散飞,一夜新霜群木落。

南山郁郁旧可爱,千仞巉岩如刻削。

林枯山瘦失颜色,我意岂能无寂寞。

衰颜得酒犹彊发,可醉岂须嫌酒浊。

泉傍菊花方烂漫,短日寒辉相照灼。

无情木石尚须老,有酒人生何不乐。

形式: 古风

暇日雨后绿竹堂独居兼简府中诸僚

新晴竹林茂,日夕爱此君。

佳禽哢翠树,若与幽人亲。

扫径绿苔静,引流清派分。

开轩见远岫,攲枕送归云。

桐槿渐秋意,琴觞怀友文。

浩然沧洲思,日厌京洛尘。

车骑方开府,梁王多上宾。

平时罢飞檄,行乐喜从军。

骑省悼亡后,漳滨多病身。

南窗若可傲,方事陶潜巾。

形式: 古风

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

池上虽然无皓魄,樽前殊未减清欢。

绿醅自有寒中力,红粉尤宜烛下看。

罗绮尘随歌扇动,管弦声杂雨荷乾。

客舟闲卧王夫子,诗阵教谁主将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酬学诗僧惟晤

诗三百五篇,作者非一人。

羁臣与弃妾,桑濮乃淫奔。

其言苟可取,庞杂不全纯。

子虽为佛徒,未易废其言。

其言在合理,但惧学不臻。

子佛与吾儒,异辙难同轮。

子何独吾慕,自忘夷其身。

苟能知所归,固有路自新。

诱进或可至,拒之诚不仁。

维诗于文章,太山一浮尘。

又如古衣裳,组织烂成文。

拾其裁剪馀,未识衮服尊。

嗟子学虽劳,徒自苦骸筋。

勤勤袖卷轴,一岁三及门。

惟求一言荣,归以耀其伦。

与夫荣其虑,不若启其源。

韩子亦尝谓,收敛加冠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