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朱侍郎(其一)

国论多同异,身名有险夷。

一从离紫橐,再不上丹墀。

慷慨风云断,飘零岁月移。

却因閒得早,冷眼看人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国家的议论常常有分歧,个人的名声有时会遭遇危险或平稳。
自从离开朝廷高位,就再也没有踏上那红色的台阶。
豪情壮志如同风云般消散,漂泊流离的日子不断流逝。
我却因为悠闲而早早退隐,以冷静的目光看待世人的痴迷。

注释

国论:国家的议论。
多同异:常常有分歧。
身名:个人的名声。
险夷:危险或平稳。
离:离开。
紫橐:朝廷高位(紫色的袋子,古代官位象征)。
丹墀:红色的台阶,代指朝廷。
慷慨:豪情壮志。
风云断:消散如风云。
飘零:漂泊流离。
閒:悠闲。
冷眼:冷静的目光。
人痴:世人的痴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挽朱侍郎(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仕途变化和人事冷暖有着深刻的体验。

“国论多同异”一句,表达了国家政事、朝议常有不同的意见和争执,这是古代官场通病,也反映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复杂政治环境。"身名有险夷"则透露出个人在仕途中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一从离紫橐,再不上丹墀”两句,描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放弃和超然。紫橐、丹墀都是古代皇宫内廷的代称,意味着高官厚禄的位置。诗人表达了一种出世的情怀,似乎已经看破红尘,不再追求那些权力与荣华。

“慷慨风云断,飘零岁月移”则是对个人情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慷慨指心中的忧愁、悲痛,风云断暗喻人生变迁无常,飘零岁月移则表达了时间带走了一切,留下的是孤独与寂寞。

最后,“却因閒得早,冷眼看人痴”两句,更深层次地展现了诗人的超然与豁达。閒得早指的是诗人较早地觉悟到世事的无常和虚幻,因此他能够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去观察那些还沉迷于红尘的人们,看他们为名利所困,感到悲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仕途生涯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权力和世俗欲望的一种超越和放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刻的生命感悟。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挽朱侍郎(其二)

渺渺康湖水,峨峨蜀野山。

是翁元不死,蜕骨此中间。

草木券台绿,莓苔翁仲斑。

白云伤北望,清泪更潸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挽何南坡(其二)

少公禀气后三年,易箦翻居三日先。

学数弟兄犹间有,寿随父母独谁全。

悲哉易感精神往,造化难凭祸福迁。

应恨南山人远去,从今独卧北山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挽何南坡(其一)

刻苦工夫真实心,一言体用已全陈。

圣贤断续三千载,伯仲渐摩八十春。

保护斯文勤且让,作成吾党敬而亲。

我来不复瞻耆德,流水苍烟迹已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挽何南坡(其三)

篱落纵横一径分,平生杖屦几登临。

某山某水机缄露,彼室彼庐精分深。

检校旧规心欲折,摩挲新志泪难禁。

素车白马人归后,鹤唳猿啼总些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