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晖处士

蒙氏艺传黄氏子,独闻相继得名高。

锋铓妙夺金鸡距,纤利精分玉兔毫。

濡染只应亲赋咏,风流不称近方刀。

何妨寄我临池兴,忍使江淹役梦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蒙氏家族的艺术传承给了黄家的孩子,独自闻名接连获得显赫声望。
笔锋巧妙超越了金鸡独立的锐气,细微利润也如玉兔之毫那样精细区分。
沉浸于文学创作应当亲自赋诗吟咏,才情横溢不适合靠近世俗的纷扰。
何不把临池学书的雅兴寄予我,怎忍心让江淹般的人才在梦中劳碌。

注释

蒙氏:指某个以艺术闻名的家族。
艺传:艺术传承。
黄氏子:黄家的孩子,指有才华的后辈。
独闻:独自闻名。
相继:一个接一个地。
名高:名声显赫。
锋铓:笔锋,这里比喻文采的锐利。
妙夺:巧妙地超越。
金鸡距:金鸡独立时脚趾间的距离,比喻极小而精确。
纤利:细微的利益或优势。
玉兔毫:传说中玉兔用以制作毛笔的毫毛,喻指极精细的笔触。
濡染:沉浸,受熏陶。
只应:应当。
亲赋咏:亲自作诗吟咏。
风流:才情出众,风度潇洒。
不称:不适合。
近方刀:接近世俗的纷扰,'方刀'可能指代世俗之事。
何妨:为何不。
寄我:给予我。
临池兴: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临池'源自王羲之观鹅游泳以练书法的故事。
忍使:怎么忍心让。
江淹:南朝著名文学家,后常用以比喻才思减退。
役梦劳:在梦中也为此事辛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名为《寄黄晖处士》。通过细腻的鉴赏,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

“蒙氏艺传黄氏子”,开篇即点明了两大家族在艺术上的传承与辉煌,黄氏之子更是独树一帜,声名显赫。这两句通过家族的荣耀,映射出个人在艺术上的成就。

“独闻相继得名高”,这里的“独闻”强调了黄氏子弟在艺术上的卓尔不群,他们的名字和成就如同高山流水,传颂而不可及。"相继得名高"则是对他们连续获得荣誉的一种肯定。

“锋铓妙夺金鸡距”,诗人通过对比,将黄氏子弟的艺术才华比喻为锋利无匹的“金鸡距”。在中国文化中,鸡常象征着文采和才华,而“金”则增加了贵重与光彩的意味。"铓"字形容锋锐,意味着他们的作品犹如宝刀,切割得干净利落。

“纤利精分玉兔毫”,这里的“纤利”一词,用来描绘黄氏子弟艺术上的细腻和深入。"精分"则指他们对艺术的把握至为精确,而“玉兔毫”则是比喻他们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如同月亮下美丽的兔毫,既有柔美之感,也蕴含着超凡脱俗。

“濡染只应亲赋咏”,诗人表达了对黄氏子弟艺术才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濡染"意味着深入而且细腻地体会,"亲赋咏"则是指诗人自己对于他们作品的赞美和吟咏。

“风流不称近方刀”,这一句透露了诗人的某种情感态度。他认为黄氏子弟的艺术才华,不仅仅局限于当下的评判,更是超越时空,难以用寻常的标准去衡量。这里的"近方刀"可能暗喻着那些平庸的评价标准。

“何妨寄我临池兴”,诗人表达了愿意将自己的艺术激情和创作灵感寄托于黄氏子弟之中的心愿。这里的“临池”是指在书画艺术上的一种境界,即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忍使江淹役梦劳”,诗人最后表达了不忍心让江淹(可能是另一位文人或黄氏子弟之名)因为他的才华和创作而承受无谓的辛劳。"役梦劳"则意味着在追求艺术高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付出极大的努力乃至于梦想中也无法解脱。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黄氏子弟的艺术成就,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他们才华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通过对比和隐喻,诗人塑造了一幅高贵、精致而又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敬亭清越

敬亭山色古,庙与寺松连。

住此修行过,春风四十年。

鼎尝天柱茗,诗硾剡溪笺。

冥目应思著,终南北阙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普明大师可准

莲岳三徵者,论诗旧与君。

相留曾几岁,酬唱有新文。

翠窦容闲憩,岚峰许共分。

当年若同访,合得伴吟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寄湘中诸友

碧云诸友尽黄眸,石点花飞更说无。

岚翠湿衣松接院,芙蓉薰面寺临湖。

沃洲高卧心何僻,匡社长禅兴亦孤。

争似楚王文物国,金镳紫绶让前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寄湘幕王重书记

抛掷浟江旧钓矶,日参筹画废吟诗。

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

官好近闻加茜服,药灵曾说换霜髭。

高才直气平生志,除却徒知即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