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湘中诸友

碧云诸友尽黄眸,石点花飞更说无。

岚翠湿衣松接院,芙蓉薰面寺临湖。

沃洲高卧心何僻,匡社长禅兴亦孤。

争似楚王文物国,金镳紫绶让前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蓝天下的朋友们都带着哀伤的眼神,石头上的落花更不必再提。
山间雾气沾湿了衣裳,松树连接着庙宇的院子,荷花香气扑面而来,寺庙靠近湖泊。
在沃洲高卧的心境为何如此幽僻,即便在匡社长久修行,兴趣也显得孤独。
哪里比得上楚王那充满文化与物产的国度,人们争相让出路来,以便黄金马具和紫色官服的显赫人物前行。

注释

碧云:蔚蓝的天空,比喻朋友聚集之处。
诸友:众多朋友。
黄眸:黄色的眼睛,这里形容眼神带着哀愁。
石点花飞:石头上的花瓣飘落,描绘凄凉景象。
岚翠:山间的雾气和翠绿的颜色。
湿衣:雾气打湿衣服。
松接院:松树连接到庙宇的院落。
芙蓉薰面:荷花的香气扑面。
寺临湖:寺庙靠近湖边。
沃洲:地名,也是隐居之地的代称,这里指高洁的隐居生活。
高卧:高枕而卧,形容隐居不仕。
心何僻:心境为何如此幽静偏僻。
匡社:可能指代修行团体或道观,此处象征修行之处。
争似:哪里比得上。
楚王:古代楚国的君主,这里泛指拥有丰富文化和资源的国家。
文物国:充满文化遗产和宝贵物品的国家。
金镳紫绶:金色的马嚼子和紫色的绶带,象征高官显贵。
让前途:让出路来,表示尊敬和礼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和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开篇"碧云诸友尽黄眸",意象鲜明,表达了朋友们都有着聪慧的眼光,仿佛能够洞察一切。"石点花飞更说无"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显示出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状,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境。

接着"岚翠湿衣松接院"一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山林间的湿润气氛,诗人身着被露水打湿的衣服,在松树下与朋友相连,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芙蓉薰面寺临湖"则是对寺庙景致的描绘,芙蓉花的香气扑鼻,寺庙依傍湖泊,更增添了几分清幽。

中间两句"沃洲高卧心何僻,匡社长禅兴亦孤"表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争似楚王文物国"一句,是在赞叹某个地方如同古代楚国那般富饶和文化发达,而"金镳紫绶让前途"则是说那些荣华富贵的物品都已让给了前来的人,显示出诗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为伴的情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朋友深厚情谊的思念,以及对于过往荣华的淡然放手。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湘幕王重书记

抛掷浟江旧钓矶,日参筹画废吟诗。

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

官好近闻加茜服,药灵曾说换霜髭。

高才直气平生志,除却徒知即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其一)

穿凿堪伤骨,风骚久痛心。

永言无绝唱,忽此惠希音。

杨柳江湖晚,芙蓉岛屿深。

何因会仙手,临水一披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其二)

诗在混茫前,难搜到极玄。

有时还积思,度岁未终篇。

片月双松际,高楼阔水边。

前贤多此得,风味若为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道林寺诸友

吟兴终依异境长,旧游时入静思量。

江声里过东西寺,树影中行上下方。

春色湿僧巾屦腻,松花沾鹤骨毛香。

老来何计重归去,千里重湖浪渺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