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所作的《中秋次韵答恢太虚》中的片段,表达了诗人在江湖漂泊中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首句“江湖漂泊久,发白不知年”描绘了诗人长期在外流浪,岁月无情,头发斑白却浑然不觉时光荏苒。接着,“世远人何在?天空月自圆”暗示了诗人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感叹,月亮虽圆满,但人事已非。
“山河清有影,草木净无烟”两句通过自然景象,寄寓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孤独,山河静谧,草木洁净,只有诗人独自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最后,“谁恤苍生苦,移忧到酒边”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然而这忧虑无人理解,只能借酒消愁,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忧国忧民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以个人经历映射出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孤独,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