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敕下宴中献座主杜侍郎

得召丘墙泪却频,若无公道也无因。

门前送敕朱衣吏,席上衔杯碧落人。

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烧春。

南山虽有归溪路,争那酬恩未杀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泪水不断涌出,仿佛回应着被召唤,如果没有公正,这一切都没有缘由。
红衣官吏送来圣旨于门前,宴席上的人们如同仙境之人举杯共饮。
夜半笙歌如梦,月色下舞动着尘土,黎明时分,桃花杏花热烈绽放。
虽然南山有归乡之路,但怎能就这样结束,不报答恩情直到生命终结。

注释

丘墙:比喻自己或亲友。
公道:公正的道理或待遇。
因:原因,缘由。
朱衣吏:穿着红色官服的使者。
碧落人:指仙人或想象中的超脱世俗之人。
泥月:形容月光朦胧,尘土飞扬。
烧春:形容春天花开得如火如荼。
归溪路:回家的路。
酬恩:报答恩情。
杀身:牺牲生命。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公正道德的渴望。开篇两句“得召丘墙泪却频,若无公道也无因”描绘了一种在不公正面前的无奈与悲哀,泪水频频像是因为朋友的离去,也可能是对于社会不公的感慨。

接下来的“门前送敕朱衣吏,席上衔杯碧落人”则是一幅宴席送别的画面。朱衣吏即官员的装扮,门前的送别和席上的举杯都显现出一种隆重而又不舍的氛围。碧落人可能是对远去之人的美好寓意。

“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烧春”则是在描绘一个宴会中的人们在月光下尽情欢乐,同时伴随着春日里花开的美丽景象。笙歌即古代的一种音乐,而泥月可能是对月亮的亲昵称呼,平明桃杏放烧春则是在形容春天果实繁盛、气味芬芳。

最后两句“南山虽有归溪路,争那酬恩未杀身”表达了诗人虽然有归去之路,但对于不能以生命偿还的情谊感到无比的遗憾。这里的南山可能代表着远方或理想,而归溪路则是返回故土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宴席情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公正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不能酬恩的无奈和悲凉。

收录诗词(142)

曹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 字:梦徵
  •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 生卒年:828——903

相关古诗词

山中寒夜呈进士许棠

山寒草堂暖,寂夜有良朋。

读易分高烛,煎茶取折冰。

庭垂河半角,窗露月微棱。

俱入论心地,争无俗者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山中

此地似商岭,云霞空往还。

衰条难定鸟,缺月易依山。

野色耕不尽,溪容钓自闲。

分因多卧退,百计少相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山中

要路豪家非往还,岩门先有不曾关。

众心惟恐地无剩,吾意亦忧天惜闲。

白练曳泉窗下石,绛罗垂果枕前山。

樵夫岂解营生业,贵欲自安麋鹿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山中言事

岚霭润窗棂,吟诗得冷症。

教餐有效药,多愧独行僧。

云湿煎茶火,冰封汲井绳。

片扉深著掩,经国自无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