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

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

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

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将至。

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

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

虽有七十期,十人无一二。

今我犹未悟,往往不适意。

胡为方寸间,不贮浩然气。

贫贱非不恶,道在何足避。

富贵非不爱,时来当自致。

所以达人心,外物不能累。

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

斯言胜金玉,佩服无失坠。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晨看到太阳升起,傍晚又看着它落向地平线。
不经意间照镜子,猛然发现自己已经三十四岁。
别说我还没老,岁月的流逝就在眼前。
虽然白发还未生,但红润的面色已渐渐憔悴。
人生能有多长久,活在世上就像短暂的寄居。
就算有七十岁的期望,能实现的人也不过一两个。
如今我仍未醒悟,常常感到不如意。
为什么心中不装满浩然正气呢?
贫穷低贱虽不好,但若心有所向,又何必逃避。
富贵虽令人向往,时机到了自然会到来。
因此通达人心的人,不会被外界事物牵累。
只应畅饮美酒,整日陶醉其中。
这番话比金玉还珍贵,铭记于心永不忘记。

注释

朝见:早上看见。
日上天:太阳升起。
暮见:傍晚看见。
日入地:太阳落山。
明镜:明亮的镜子。
忽年:忽然之间过了很多年。
三十四:年龄三十四岁。
勿言:不要说。
身未老:身体还没衰老。
冉冉:慢慢, 缓缓。
白发虽未生:白头发还没有长出来。
朱颜已先悴:红润的脸色已经衰败。
人生讵几何:人生能有多长久。
在世犹如寄:活着就像短暂的旅居。
七十期:指人的平均寿命七十岁。
十人无一二:很少有人能活到这个岁数。
未悟:未明白或觉醒。
不适意:不满意或不愉快。
方寸间:形容内心世界。
浩然气:儒家提倡的正直之气。
贫贱非不恶:贫穷低贱并非不让人厌恶。
道在:如果心中有道。
富贵非不爱:富贵并非不让人喜爱。
时来:时机来临。
自致:自己去争取。
达人心:通达人心的人。
外物:外界的事物。
不能累:不会被困扰。
饮美酒:喝美酒。
陶陶醉:形容快乐而忘我的状态。
斯言:这番话。
胜金玉:比金玉还宝贵。
佩服:铭记。
无失坠:永不忘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感时》。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开篇两句“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描绘了一天之内太阳从东到西的运行,隐喻着时间的迅速流逝。接着,“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诗人在镜中发现自己已经三十四岁了,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惊讶和无奈。

中间几句“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将至。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提醒自己不要认为身体还年轻,因为衰老已经悄然来临,尽管头发尚未变白,但面色已经开始憔悴。

紧接着,“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虽有七十期,十人无一二”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如同客寄在世,即便是古代认为的人生正常长度——七十岁,也未必能达到,而且即使达到,也很难有人能够真正领悟生命的意义。

然后,“今我犹未悟,往往不适意。胡为方寸间,不贮浩然气”诗人坦白自己至今仍未完全悟到人生的真谛,因此常常感到心中的不适和迷茫,同时也质疑自己的内心世界,为何不能积累起那浩瀚如海的胸怀。

接下来,“贫贱非不恶,道在何足避。富贵非不爱,时来当自致”表达了诗人对待遇到的态度,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不是真正应该畏惧或追求的,关键在于心中的道德和时机的把握。

最后,“所以达人心,外物不能累。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斯言胜金玉,佩服无失坠”诗人提出,只有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才能真正做到不被外界纷扰所困扰。因此,他倡导人们应该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就如同饮酒陶醉其中,认为这种态度胜过金玉,更是无需担忧失落。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易逝、衰老必至的反复强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问,展现了白居易深刻的人生观念和哲学思考。同时,诗中流露出一股超然物外之意境,表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寄托。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感秋怀微之

叶下湖又波,秋风此时至。

谁知濩落心,先纳萧条气。

推移感流岁,漂泊思同志。

昔为烟霄侣,今作泥涂吏。

白鸥毛羽弱,青凤文章异。

各闭一笼中,岁晚同憔悴。

形式: 古风

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

自从为騃童,直至作衰翁。

所好随年异,为忙终日同。

弄沙成佛塔,锵玉谒王宫。

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

有营非了义,无著是真宗。

兼恐勤修道,犹应在妄中。

形式: 排律

感逝寄远

昨日闻甲死,今朝闻乙死。

知识三分中,二分化为鬼。

逝者不复见,悲哉长已矣。

存者今如何,去我皆万里。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几。

通果澧凤州,眇然四君子。

相思俱老大,浮世如流水。

应叹旧交游,凋零日如此。

何当一杯酒,开眼笑相视。

形式: 古风

感情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