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在庭院中晾晒衣物玩耍时,忽然看见了一双来自故乡的鞋子。
以前是谁赠给我这双鞋呢?是住在东边邻居的美丽女子。
回想起赠送时的话语,特意用来表示我们感情的始终不变。
永远希望这双鞋如同车轮的皮带,一起行走,永不分离。
自从我被贬到江郡,漂泊了三千里。
为了感激这位深情的人,我们一同带着它来到这里。
今天心中充满惆怅,反复地看着这双鞋不能停歇。
人的脚只有一双,但这双鞋却始终保持着相似的模样。
可叹又可惜,外表华丽,里面却绣着破旧。
更何况经过梅雨季节,颜色暗淡,仿佛花草失去了生机。

注释

中庭:庭院中间。
故乡履:故乡的鞋子。
婵娟子:形容女子美丽。
赠时语:赠送时说的话。
结终始:表示始终如一的感情。
履綦:车轮的皮带,象征同行。
谪:被贬谪。
漂荡:漂泊不定。
提携:携手, 意指共同携带。
一惆怅:一种惆怅的情绪。
人只履犹双:人的脚只有一双,鞋子却有两。
得相似:保持一致。
锦表绣为里:外表华丽,内里破旧。
况经:何况经历过。
梅雨来:梅雨季节。
色黯:颜色暗淡。
花草死:花草失去活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和旧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开篇“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即设定了一种悠闲的氛围,同时也点出了故乡的情感联结。接着“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让人想象到那个给予诗人鞋子的美丽少女,是东邻的一位姑娘。

诗中“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表达了诗人对那份情谊的珍视,并且希望这种情谊能够长久。接下来的“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更是将这种愿望具体化为鞋子的形态,双方都能像穿着鞋子一样相伴左右。

然而,诗人的现状与这份美好的回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透露出诗人远离家乡、飘泊异地的孤独感。尽管“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表达了一种对情深之人的不舍,但这种努力也无法弥补现实中的孤单。

最后,“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显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同时也承认现实与过去的差距。即使是那件鞋子,也只能作为孤独回忆中的一个象征。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则是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难以长存的感慨,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迁。这不仅是一首怀旧之作,更是一种对过往美好的珍视与对现实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感樱桃花因招饮客

樱桃昨夜开如雪,鬓发今年白如霜。

渐觉花前成老丑,何曾酒后更颠狂。

谁能闻此来相劝,共泥春风醉一场。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鹤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

不惟恋主人,兼亦狎鸟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

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形式: 古风

感镜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形式: 古风

慈乌夜啼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