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杂诗十首(其二)

我行咸阳野,但见多坟茔。

大者王与侯,小者犹公卿。

隧前无碑碣,莫得知姓名。

想当在世日,贵富臻显荣。

赏罚自其口,语出神鬼惊。

焉知百岁后,泯然无所称。

累累一抔土,仅与蚁垤并。

圣否共堙没,后人为伤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祎的《长安杂诗十首(其二)》描绘了作者在咸阳郊外所见的景象。诗中通过陵墓的众多和规模大小,暗示了昔日王侯将相的显赫地位。然而,如今坟前没有碑碣,连姓名都难以辨识,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富贵的虚幻。诗中对比生前的权势显赫与死后的一抷黄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功名终将湮没的深刻感慨。最后,诗人以“圣否共堙没”表达出无论圣贤还是凡人,最终都将被遗忘,引人深思。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敏锐洞察。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长安杂诗十首(其三)

秦王并六国,汉武开西方。

兵威如雷电,灭戮皆暴强。

功成无所欲,但欲年寿长。

楼船往东海,仙剂求扶桑。

金盘出云表,沆瀣承天浆。

盼睐蓬莱药,舕䑙瑶池觞。

终然乖所觊,日夕徒遑遑。

欲火既已炽,反使情内伤。

神仙不可得,寿龄亦寻常。

我闻古神圣,与天同运行。

服食享太和,呼吸调阴阳。

跻世为寿域,斯民咸乐康。

优游道为体,凋落后三光。

曾是弗能效,安得命无疆。

坡陁骊山下,零落茂陵旁。

至今行路者,伫立为徬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长安杂诗十首(其五)

渭水何湜湜,泾水杂泥淤。

其源各异出,其末乃同趋。

清浊既以混,终然成合污。

人生实异此,禀性同厥初。

所习日益远,竟尔分贤愚。

安得泾渭水,清浊永相殊。

形式: 古风

长安杂诗十首(其六)

昔在元世祖,分地王关中。

潜藩富才彦,一一皆夔龙。

谁欤任儒学,先正推许公。

沾濡布教雨,鼓舞振文风。

后来踵其轨,厥称萧与同。

发挥圣贤道,张生皇王功。

出处虽异致,德义非殊宗。

至今关辅间,教思蔼无穷。

前哲日云远,怅望吾焉从。

形式: 古风

长安杂诗十首(其七)

群经载圣道,昭揭如日星。

秦火一何烈,烧燔灭其形。

汉儒事掇拾,区区补残零。

虽然有遗阙,其功亦已宏。

唐世尚文学,君臣益留情。

琬琰刻文字,后先十三经。

谓兹金石坚,不与竹帛并。

自从东都后,此刻最为精。

罗列黉舍内,奎壁映晶莹。

我言金与石,有时亦销崩。

有形必有弊,斯理讵难徵。

安知圣人道,所托非所凭。

天地其终始,猗欤罔能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