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东夷(其一)》由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通过其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历史上的复杂局势与人物情感。
首联“高皇拟绝东夷贡,诏令严明重汉官”,开篇即以“高皇”点明历史背景,暗示对古代帝王的崇敬与怀念。高皇意指古代帝王,这里借指明朝的某位皇帝,他意图断绝与东夷的贡品往来,诏令严明,彰显了对汉官制度的重视与尊重。这一联既展现了权力者的决断,也体现了对传统秩序的维护。
颔联“岂谓犬羊多异志,坐令烽火照长安”,转折突兀,揭示了局势的复杂与变化。犬羊在这里象征着外族,多异志则表明他们怀有不轨之心。这一联不仅描绘了外患的威胁,更暗含了内部矛盾与外部压力交织的紧张局势,烽火照长安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烽烟四起,预示着国家面临严重的危机。
颈联“委蛇尽日能垂佩,矍铄谁人可据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委蛇尽日形容时间的漫长与艰难,垂佩则暗示了在困境中仍需保持尊严与坚持。矍铄则指老而有为,可据鞍则意味着随时准备行动。这两句表达了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仍有人坚守职责,准备随时投入战斗的精神风貌。
尾联“筑舍只今犹未定,强将肤说答金銮”,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忧虑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筑舍未定,意味着国家的安定还未实现;强将肤说,则是强调了言辞的力量与行动的必要性。答金銮则指向朝廷,暗示了诗人对国家治理与决策的关切,以及对如何应对当前挑战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忧虑,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期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历史咏叹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