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闻歌

春夜厌厌,珠明玉莹双双见。惺愡言语。

耳畔相思怨。对酒娇歌,睨睆流莺啭。香风扇。

花枝撩乱。月照鞦韆院。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鉴赏

这首《点绛唇·闻歌》描绘了一幅春夜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情感的细腻。开篇“春夜厌厌,珠明玉莹双双见”,以“厌厌”形容春夜的深沉与寂静,而“珠明玉莹”则借以形容月光的明亮与清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接下来“惺愡言语”,暗示了在这样的夜晚,人们的话语也变得轻柔而充满情感,仿佛能触及心灵深处。

“耳畔相思怨”一句,直接点明了情感的核心——相思之苦。在寂静的夜晚,耳边回响着思念的声音,这种情感既深邃又复杂,既有甜蜜的回忆,也有难以言说的痛苦。接着,“对酒娇歌,睨睆流莺啭”描绘了人们在这样的夜晚饮酒作乐,歌声与鸟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与对比。这里的“睨睆流莺”不仅指出了自然界的生机,也暗含了人们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最后,“香风扇。花枝撩乱。月照鞦韆院”四句,进一步深化了场景的描绘。香风拂过,似乎带来了花的香气,而花枝的“撩乱”则暗示了春夜的生机勃勃。月光下的鞦韆院,既是物理空间的具象化,也是情感寄托的象征,它静静地见证着这一夜的故事,将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美学上的和谐与统一。

整体而言,《点绛唇·闻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情感的独特感悟,以及他们在静谧夜晚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普遍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其一)夏夕赏莲

绛蜡笼纱夜赏莲。碧筒擎酒吸如川。

娇歌宛转杂繁弦。

急雨溅珠弹脱叶,乱砂衔石轧流泉。

此时不道夜如年。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菩萨蛮.赠妓

柳腰清减花容瘦。眼波凝绿眉山皱。春去已多时。

不堪听子规。相逢时话旧。泪湿罗衫袖。

对酒莫高歌。闻歌愁更多。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忆秦娥.登保叔寺湖光宝阁

湖边寺。楼台旧是春游地。春游地。

千花张锦,两山横翠。西风阑槛秋无际。

青山不改朱颜异。朱颜异。断桥残柳,伴人憔悴。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谒金门.赠歌者

春夜杳。火树满街开早。年少沈郎风度好。

踏歌声更巧。袅袅馀音未了。一似游丝萦绕。

漏尽月斜天忽晓。彩云犹缥缈。

形式: 词牌: 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