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绛蜡笼纱夜赏莲。碧筒擎酒吸如川。
娇歌宛转杂繁弦。
急雨溅珠弹脱叶,乱砂衔石轧流泉。
此时不道夜如年。
这首明代史鉴的《浣溪沙(其一)夏夕赏莲》描绘了一幅夏夜赏莲的生动画面。开篇“绛蜡笼纱夜赏莲”,以“绛蜡”和“纱”渲染出夜晚赏莲时的朦胧美,蜡烛的红光与轻纱的透明交织,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接着,“碧筒擎酒吸如川”,使用“碧筒”这一古代饮酒器具,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手持碧筒,仿佛吸取着满池的清凉与甘甜,体现出夏日赏莲的惬意与雅致。
“娇歌宛转杂繁弦”一句,通过“娇歌”与“繁弦”的对比,展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情感的细腻,歌声婉转,弦乐繁复,共同编织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而“急雨溅珠弹脱叶,乱砂衔石轧流泉”则将自然界的动态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急雨中,水珠跳跃在荷叶上,如同珍珠般滑落;乱石间,砂粒滚动,与泉水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自然界的交响乐。
最后,“此时不道夜如年”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刻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即使时间如白驹过隙,也愿意让这美好的夏夜赏莲时光停留,仿佛时间在此刻变得缓慢,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去。
整首词通过对夏夜赏莲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之情。
不详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柳腰清减花容瘦。眼波凝绿眉山皱。春去已多时。
不堪听子规。相逢时话旧。泪湿罗衫袖。
对酒莫高歌。闻歌愁更多。
湖边寺。楼台旧是春游地。春游地。
千花张锦,两山横翠。西风阑槛秋无际。
青山不改朱颜异。朱颜异。断桥残柳,伴人憔悴。
春夜杳。火树满街开早。年少沈郎风度好。
踏歌声更巧。袅袅馀音未了。一似游丝萦绕。
漏尽月斜天忽晓。彩云犹缥缈。
北新桥下雨催诗。春归人也归。多君重约再来期。
春来人未知。花扫地,笋翻泥。还家时节移。
青山南望渺天涯。美人相见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