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三首(其一)

洛阳交旧里,过半已凋残。

在昔义投漆,最先悲阖棺。

谁知二纪水,重卜九原安。

闻说塞门路,白杨风更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在洛阳的老朋友聚居的地方,大部分已经离世。
回忆过去,我们情深如漆,如今却只剩下对亡者的哀悼。
谁能想到,短短二十年后,又要为他们选择新的安葬之地。
听说边关的道路,白杨树下的风更加凄凉。

注释

洛阳:古代都城,这里指洛阳。
交旧里:老朋友聚居的地方。
凋残:死亡或凋零。
昔:过去。
义投漆:比喻深厚的情谊。
阖棺:去世。
二纪:二十年。
九原:古代指墓地。
塞门路:边关道路。
白杨:象征哀伤和离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好友张尧夫寺丞改葬而作的挽词之一。诗中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洛阳交旧里,过半已凋残”描绘了昔日朋友聚居之地,如今人事已非,许多旧友离世,显得凄凉。接着,“在昔义投漆,最先悲阖棺”回忆起往日与朋友深厚的友情,感叹他的早逝,如同漆黑的夜晚降临。“谁知二纪水,重卜九原安”用了比喻,二纪即二十年,表示时间之长,而“九原”指墓地,表达诗人对友人永久安息的忧虑。最后,“闻说塞门路,白杨风更寒”以塞外路边的白杨树和寒风,渲染出一种荒凉与哀伤的氛围,寓言友人的离世让诗人感到更加寒冷。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描绘故人的离世和环境的凄冷,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无常之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三首(其二)

当时嗟遽殁,二子未能言。

频岁折丹桂,买茔迁陆浑。

重铭太史笔,不替故人恩。

为善有终庆,此焉天意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三首(其三)

旧坟为润齧,新冢得山深。

斩木来荒路,移松出近岑。

黄鹂啼棘上,玉女问泉音。

强作挽人唱,傥知哀感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张侍郎中隐堂

畴昔人归老,于兹望白云。

门高知后庆,宾至诵先芬。

草树中园秀,衣冠旧里闻。

宁同江令宅,寂寞向淮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张法曹归阙

海底日未上,屋头群雀喧。

晨兴溪馆迥,坐听橹声烦。

出户望行舸,羡心如野猿。

暮春余亦去,为见故人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