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挽大资节使史国公(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李曾伯对史国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早袖经纶手”一句,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拾起衣袖,手持缰绳,准备出行的情景。这里的“经纶手”指的是驾驭马匹的手,这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掌控感的画面。
紧接着,“传之柱石材”则透露出诗人将这份力量与坚定传递给坚固不移的物象——柱石。这两句共同构建了一种坚毅不屈、力挽千钧的情绪。
“无心到孤棘,有德付三槐”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转折。诗人似乎在表明,即便是无心之举,也会遇上那些孤独的荆棘,而有德行的人则能将美德传递给后世,就如同三株槐树般坚韧生长。
“五鼎方身飨,两楹俄梦回”一句,通过对鼎(古代炊煮食物的器具)和楹(门框)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到安宁之地的情景。这里的“五鼎方身飨”象征着某种完美无瑕,而“两楹俄梦回”则让人联想到诗人可能在梦中回到了一个平静的时空。
最后,“百年流泽远,衮衮几公台”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的流传与记忆的深切感慨。这里“百年流泽远”意味着美好的德行和事迹能够流传千古,而“衮衮几公台”则是对那些高贵品格之人的赞颂,宛如星辰点点,永恒闪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史国公不仅有敬意,更有深切怀念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