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大资节使史国公(其二)

早袖经纶手,传之柱石材。

无心到孤棘,有德付三槐。

五鼎方身飨,两楹俄梦回。

百年流泽远,衮衮几公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挽大资节使史国公(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李曾伯对史国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早袖经纶手”一句,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拾起衣袖,手持缰绳,准备出行的情景。这里的“经纶手”指的是驾驭马匹的手,这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掌控感的画面。

紧接着,“传之柱石材”则透露出诗人将这份力量与坚定传递给坚固不移的物象——柱石。这两句共同构建了一种坚毅不屈、力挽千钧的情绪。

“无心到孤棘,有德付三槐”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转折。诗人似乎在表明,即便是无心之举,也会遇上那些孤独的荆棘,而有德行的人则能将美德传递给后世,就如同三株槐树般坚韧生长。

“五鼎方身飨,两楹俄梦回”一句,通过对鼎(古代炊煮食物的器具)和楹(门框)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到安宁之地的情景。这里的“五鼎方身飨”象征着某种完美无瑕,而“两楹俄梦回”则让人联想到诗人可能在梦中回到了一个平静的时空。

最后,“百年流泽远,衮衮几公台”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的流传与记忆的深切感慨。这里“百年流泽远”意味着美好的德行和事迹能够流传千古,而“衮衮几公台”则是对那些高贵品格之人的赞颂,宛如星辰点点,永恒闪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史国公不仅有敬意,更有深切怀念的情愫。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挽大资节使史国公(其一)

德齿明时冠,诗书正派深。

修名在原隰,雅志已山林。

眼历四朝事,神交千圣心。

老成天不憖,大雅有遗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挽尤端明(其四)

忆昨趋湘水,公归问锡山。

惜时为俗累,欠往拜师颜。

不复亲温厉,畴其念险艰。

莫持鸡炙去,老泪不胜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挽尤端明(其三)

自入乌公府,受知三十秋。

水鱼承雅眷,风鹤记良筹。

一意人才进,平居国事忧。

丝桐宜束阁,谁似子期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挽尤端明(其二)

渡江无故老,文武少全材。

金玉其相者,朝廷有几哉。

銮坡资润色,虎帐壮规恢。

盍展经纶蕴,登调鼎鼐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