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寿宁国太守王大卿正月二日

风流最数宣城,奇山秀水神仙府。

琴高台畔,花姑坛上,鸾翔凤舞。

春度玉墀,月升金掌,荣分铜虎。

想少陵,知有异人间出,三百载、留佳句。

岁岁椒盘柏斝,到明朝、又还重举。

阳和散作,千岩瑞雪,两溪甘雨。

汲取恩波,酿成禄酒,庆公初度。

有东风传报,都人已为,筑沙堤路。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最令人向往的是宣城的风流,那里有奇异的山峦和秀美的水景,仿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在琴高台旁边,花姑坛上,凤凰和鸾鸟翩翩起舞。
春天温暖了玉石台阶,月亮升起在金色的手掌中,荣耀共享,如同铜虎守卫。
想象杜甫,他知道这里有超凡入圣的人间美景,历经三百年,仍留下许多佳作。
每年的节日,人们都会享用椒盘和柏斝,庆祝新的一天到来,再次举杯共饮。
阳和之气化作瑞雪,滋润着千岩万壑,双溪的甘霖滋养万物。
我们汲取恩泽之水,酿成福禄之酒,为公爷的生日献上祝福。
春风传来消息,京城的人们已经为他修建了沙堤之路以示庆祝。

注释

风流:指美好的景色和文化气息。
宣城:地名,古代文化名城。
琴高台:传说中的仙人之地。
鸾翔凤舞:形容吉祥景象。
少陵:杜甫的别称,因其在长安少陵附近居住。
椒盘柏斝:古代祭祀或节日用的器皿,象征丰盛和敬意。
阳和:温暖的阳光,象征春天和祥瑞。
沙堤路:用沙土堆成的道路,用于迎接重要人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风景如画的仙境,其间充满了神奇与仙气。宣城之名,常与古代仙人相关,此地山水秀美,宛若神仙居所。琴高台畔、花姑坛上,不仅形容了自然景观,也透露了一丝超凡脱俗的意境。

"鸾翔凤舞"一句,更是增添了一份仙气,仿佛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还有神鸟飞翔。春夜月明,玉墀金掌之下,荣耀如铜虎一般屹立,皆描绘了一个庄严而又不失华丽的夜景。

接着诗人提到"想少陵,知有异人间出,三百载、留佳句",这里的“少陵”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歌千古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所赞颂。这不仅是对杜甫才华的肯定,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永恒价值的追求。

岁岁椒盘柏斝,到明朝、又还重举。阳和散作,千岩瑞雪,两溪甘雨。汲取恩波,酿成禄酒,庆公初度。这几句描绘了春日温暖的气息,以及人间的节庆活动。椒盘柏斝,是古代祭祀时用的器物,到了明朝仍被重视。阳和散作,意味着春风拂面;千岩瑞雪,两溪甘雨,则是大自然赐予的恩惠。汲取恩波,酿成禄酒,庆公初度,是对节日欢庆的一种描绘。

最后"有东风传报,都人已为,筑沙堤路"一句,似乎是在讲述某种消息通过春风传遍,让人们都知道并开始修筑道路的景象。这里可以解读为诗人对于和谐、发展的一种期待与祝福。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笔法,更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而又关注人间喜庆的复杂情感,是一首集风光、仙境、历史传承以及节日欢庆于一体的作品。

收录诗词(16)

李廷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为唐汝阳王李琎之后。淳熙八年(公元一一八一年)进士。历无为教官,旌德知县。终于夔(kui)州(治在今重庆市奉节)安抚、朝散郎直秘阁。子二:时免、时英。廷忠著有《洞霄诗集》,今不传;又有《橘山四六集》二十卷,《四库总目》及乐府一卷,行于世

  • 号:橘山
  • 籍贯:于潜
  • 生卒年:1154-1218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武昌南楼落成,次王漕韵

抚景几今古,遗恨此江山。

百年形胜,但见幽草杂枯菅。

多少名流登览,赖有神扶坏栋,诗墨尚斑斑。

风月要磨洗,顾我已衰颜。擎天手,携玉斧,到江干。

一新奇观,领客觞咏有馀闲。

烟草半川开霁,城郭两州相望,都在画屏间。

便拟骑黄鹄,直上扣云关。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生查子

玉女翠帷熏,香粉开妆面。

不是占春迟,羞被群花见。

纤手折柔条,绛雪飞千片。

流入紫金卮,未许停歌扇。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庆清朝.上楼大参十一月十五

天启重光,地钟上瑞,有人起自东山。

当年谢傅,几曾鹤发貂冠。

不似文章隽老,重来鸣步斗枢间。

洪钧转,五原草绿,太白兵闲。

运庆今朝初度,正日添纹线,月挂冰盘。

恩重御壶宣劝,喜溢天颜。

听取沙堤好语,金科红篆押千官。

春长在,调元鼎里,不假还丹。

形式: 词牌: 庆清朝

沁园春.刘总干会饮同寮,出示新词,席上用韵

幕府增辉,前度刘郎,又还到来。

看芙蓉池畔,神凝秋水,绮罗丛里,欢动春雷。

彩笔新题,金钗半醉,当日英雄安在哉。

开筵处,是真仙福地,不著纤埃。堪怜倦客情怀。

听吹竹弹丝金奏谐。

有黄花插鬓,何妨敧帽,绿橙醒酒,莫惜空罍。

坐上疏狂,帘间姝丽,应想横波一笑回。

停杯久,待娇歌缓劝,归骑休催。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