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林灵泉(其二)

静里泉流石忽穿,峰头明月斗娟娟。

窍通骨节凉生髓,源自头颅玉作涎。

只道醍醐天上落,直将沆瀣掌中悬。

青衣丹凤寻常事,谁解灵源此更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徐宏祖的《狮林灵泉(其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间泉景。首句“静里泉流石忽穿”,以静谧的氛围衬托泉水从石缝中涌出的动态,展现了自然的活力。次句“峰头明月斗娟娟”则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耀在山峰之巅,与泉水相映成趣,月色与泉光相互辉映。

“窍通骨节凉生髓,源自头颅玉作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泉水的清凉和纯净,仿佛能洗涤人心,滋润肌肤,甚至让人联想到美玉般的甘甜。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泉水的特性赋予了神秘的生命力。

“只道醍醐天上落,直将沆瀣掌中悬”将泉水比作天降的仙露醍醐,又如掌中悬挂的银河水汽沆瀣,形象地表达了对泉水品质的赞美和惊叹。最后,“青衣丹凤寻常事,谁解灵源此更偏”以青衣丹凤的高贵象征泉水的非凡,然而这灵秀之源却显得格外独特,暗示了诗人对这处泉眼的珍视和对自然奥秘的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狮林灵泉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收录诗词(34)

徐宏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静闻禅侣(其一)

晓共云关暮共龛,梵音镫影对偏安。

禅销白骨空馀梦,瘦比黄花不耐寒。

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

故乡只道登高少,魂断天涯只独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哭静闻禅侣(其二)

崎岖千水复千山,戒染清流忍垢颜。

鱼腹卧舟宁众谪,龙华寄榻转孤潸。

可怜濒死人先别,未必浮生我独还。

含泪痛君仍自痛,存亡分影不分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哭静闻禅侣(其三)

客里仍离病里人,别时还忆昔时身。

死生忽地分今日,聚散经年共此晨。

发足已拌随壑转,到头空唤过河频。

半生瓢饮千山屐,断送枯骸瘴海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哭静闻禅侣(其四)

同向西南浪泊间,忽看仙侣坠飞鸢。

不毛尚与名山隔,裹革难随故国旋。

黄菊泪分千里道,白茅魂断五花烟。

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