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静.题手挥目送图

半亩松阴凉透户。问秋商、送来何处。

篷窗乍启,冰弦细响,认疏花庭宇。

碎按十三星,西风上、七条弦柱。

凄音自迥,黄昏正长,梧桐外、数声雨。

宝鼎香,仙袂举。紫云迥、旧词重谱。

湘江梦老,胡笳恨远,算飞鸿能诉。

几点逼寒空,应愁断、洞庭烟树。

曲终韵杳,南楼望冷,银河挂曙。

形式: 词牌: 湘江静

鉴赏

这首清代黄燮清的《湘江静·题手挥目送图》描绘了一幅秋日松阴下的宁静画面。"半亩松阴凉透户",以半亩松林的清凉暗示了环境的幽静。"问秋商、送来何处",诗人仿佛在向秋天的商调询问,这清凉是从哪里来的。接着,"篷窗乍启,冰弦细响,认疏花庭宇",通过篷窗微启和冰弦轻弹,描绘出庭院中稀疏花朵的景象,音乐声宛如秋雨般滴落在心间。

"碎按十三星,西风上、七条弦柱",细致地刻画了音乐的演奏,西风吹过,音符如星散落,触动人心。"凄音自迥,黄昏正长,梧桐外、数声雨",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的孤寂,雨声与音乐相交织,增添了哀愁。

下片转向情感抒发,"宝鼎香,仙袂举",暗示着梦境中的仙子,"紫云迥、旧词重谱",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湘江梦老,胡笳恨远,算飞鸿能诉",借湘江、胡笳和飞鸿寄托离愁别绪。"几点逼寒空,应愁断、洞庭烟树",将愁绪扩散到远方的洞庭湖,景色凄迷。

最后,"曲终韵杳,南楼望冷,银河挂曙",以音乐结束,南楼上的人遥望远方,银河初升,暗示着希望与失落交织的黎明,给这首词画上了一个深情而寂寥的句点。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生情,寓言寄意,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西湖月.本意

素云捧出冰盘,照十顷琉璃,镜奁初拭。

露横天杳,星随树迥,数峰烟积。

芙蕖香自远,衬里外、红桥秋四壁。

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

回思载酒鸣榔,趁七月新凉,霁痕沈碧。

旧游如昨,流光易改,去年今夕。

怀人清梦杳,和一曲、琼箫谁听得。

正花底、三两鸳鸯,睡醒无力。

形式: 词牌: 西湖月

摸鱼儿(其一)九日偕闺人登烟雨楼

叩红弦、画图飞入,楼台如此幽境。

重阳风日今年好,动我醉怀吟兴。栏共凭。

看隔水人家,约略烟中醒。凉云自迥。

听长短菱歌,两三渔笛,声逼晚天冷。

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清游滋味谁领。

桂花香透罗衫子,秋上鬓边蝉影。庭院静。

正寂寞无人,惟有斜阳等。垂杨渐暝。

见阵阵昏鸦,星星野鹭,疏落送归艇。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二)题许金桥谨身河梁醉月图,既送其入都

最销魂、夕阳初暝,残红栖软芳草。

东风只顾催离绪,又放柳丝青袅。春易老。

问镜里歌前,几个朱颜好。描来恨稿。

怅一霎晨星,五更斜月,别恨系樯杪。

思君苦,病后重添懊恼。湖山谁共吟啸。

平芜尽处天涯路,扰乱雨情烟抱。相见少。

便不唱阳关,已是人愁倒。孤篷去了。

剩燕外秋千,莺边楼阁,花影动清晓。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齐天乐(其一)题金桥湖上勾留图

东风吹去征帆影,零星旧时鸥鹭。

镜里山青,裙边草绿,都是离愁来处。烟堤翠鸣。

自送了王孙,落花无主。

独叩红舷,冷吟闲醉甚情绪。

春来游兴易减,望故人天末,凄断芳树。

酒污衫痕,泥空爪印,惜少啼鹃留住。僧楼听雨。

怕此后寻君,梦见难数。嘱付垂杨,晓莺休乱语。

形式: 词牌: 齐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