硖州旅舍奉怀苏州韦郎中

儒服学从政,遂为尘事婴。

衔命东复西,孰堪异乡情。

怀禄且怀恩,策名敢逃名。

羡彼农亩人,白首亲友并。

江山入秋气,草木彫晚荣。

方塘寒露凝,旅管凉飙生。

懿交守东吴,梦想闻颂声。

云水方浩浩,离忧何平时。

形式: 古风

翻译

穿着儒生的衣服学习从政,却因此被世俗事务缠身。
奉命奔波东西,怎能承受异乡的情感重负。
心怀俸禄与感恩之情,登记在册的名字怎敢逃避名声。
羡慕那些田间农夫,能和亲友共度白头。
江山进入秋天,草木在晚秋中凋零。
方塘上凝聚着寒露,旅途中的管弦声中透出凉风。
好友镇守东吴,梦中也想听到他的赞歌。
云水茫茫,离别的忧虑何时才能平息。

注释

儒服:古代读书人的服装,象征学者身份。
尘事:世俗的事务,指日常琐事。
衔命:接受使命,指奉命出差或任职。
异乡情:在外地的情感困扰,思乡之情。
怀禄:心怀俸禄,指对官职的眷恋。
策名:在竹简上写名字,古代士人考取功名后的一种仪式。
白首亲友并:白头偕老,亲友相伴。
草木彫晚荣:草木在晚秋凋谢,形容秋天的萧瑟景象。
方塘:方形的池塘。
寒露:秋天的露水,带有寒意。
旅管:旅行中的音乐,这里指行旅中的乐队。
凉飙:凉风。
懿交:深厚的交情。
东吴:古代地区名,大致指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
云水方浩浩:形容水面广阔,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
离忧:离别的忧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令狐楚的作品,名为《硖州旅舍奉怀苏州韦郎中》。诗人在此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易的深刻体会。

"儒服学从政,遂为尘事婴。"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曾经穿着儒雅的服饰,研习政治学问,但最终却陷入了世俗琐碎的职务之中,显得格外幼稚无知。

"衔命东复西,孰堪异乡情。" 这里“衔命”意味着承受使命,不断在东边西边奔波,诗人感慨于在异乡漂泊的生活,内心充满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

"怀禄且怀恩,策名敢逃名。" “怀禄”指的是怀抱着俸禄,“怀恩”则是怀念那些给予过自己恩惠的人或事物;“策名”即在官场中争取名声,诗人表达了对名利的追求与不愿逃避自己的责任。

"羡彼农亩人,白首亲友并。" 这里诗人羡慕那些平凡但安稳的农夫,他们能够和白发的亲朋好友一起生活,显得十分悠然自得。

接下来的几句“江山入秋气,草木彫晚荣。方塘寒露凝,旅管凉飙生。” 描述了秋天的景象,江山在秋风中渐渐萧瑟,草木呈现出晚秋的华丽色彩;而在远行的驿道上,只有冷冽的露水和清晨的凉气伴随着诗人。

"懿交守东吴,梦想闻颂声。" 这里“懿交”指的是美好的友情,“守东吴”则是守卫在东吴(今江苏一带)的地方;诗人在梦中希望能够听到远方朋友的颂歌之声。

最后两句“云水方浩浩,离忧何平时。” 表达了诗人的心境:面对着广阔无垠的云和水,诗人感受到了深深的离别之忧,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安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反映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于现实生活种种不易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

令狐峘(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令狐德棻五世孙,史学家。他博学善撰,尤长文史。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遇“安史之乱”发生,他避乱入终南山。五年初,窦参任宰相,以他从前在衡州时有冒功之过,将他贬为吉州别驾,后迁为刺史,最后贬为衢州别驾。他在此住了10年,于艰辛之中坚持写完《代宗实录》。知识渊博,性格孤傲,不善攀结权贵,因而多次受贬。805年,顺宗即帝位,召他回朝任秘书少监,卒于北返途中。元和年问,其子令狐丕将《代宗实录》交予朝廷,朝廷以撰写之劳追赠他工部尚书衔

  • 籍贯: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
  • 生卒年:?~805年

相关古诗词

登望京楼赋

夷门一镇五经秋,未得朝天不免愁。

因上此楼望京国,便名楼作望京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三月晦日会李员外座中频以老大不醉见讥因有此赠

三月唯残一日春,玉山倾倒白鸥驯。

不辞便学山公醉,花下无人作主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中元日赠张尊师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玄都永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从军词五首(其一)

荒鸡隔水啼,汗马逐风嘶。

终日随征旆,何时罢鼓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