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二首(其二)

平生性忠厚,所守必尊君。

面实贤愚混,心惟白黑分。

事光中执法,书集右将军。

天意苦埋没,北邙松柏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我生来性情忠诚敦厚,坚守的原则必定以尊重君王为本。
外表不分贤愚混杂,内心却分明黑白是非。
行事公正,如同中央执法者,著作汇集了右将军的荣誉。
然而命运悲苦,才华被埋没,只在北邙山上,松柏围绕的坟墓中得以安息。

注释

平生:一生。
忠厚:忠诚敦厚。
所守:坚守的原则。
尊君:尊重君王。
面:外表。
贤愚:贤能和愚钝。
混:混杂。
心:内心。
白黑分:分明黑白。
事光:行事如光。
中执法:中央执法者。
书集:著作汇集。
右将军:右将军的称号。
天意:命运。
苦埋没:悲苦地埋没。
北邙:北邙山(古代洛阳附近名山,常用于指代死亡)。
松柏坟:松柏环绕的坟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王尚书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表达了对王尚书忠诚正直品格的赞扬。首句“平生性忠厚”直接称赞了王尚书一生的品性,他的忠诚和厚道贯穿始终。接着,“所守必尊君”强调他对君主的尊重和忠诚,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守原则。

“面实贤愚混,心惟白黑分”通过对比外在与内心的差异,赞扬王尚书即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公正分明,不被世俗的混杂所迷惑。他行事光明磊落,如同执法者一般公正无私,“事光中执法”。

最后两句“书集右将军,天意苦埋没”暗指王尚书的才能如同右将军般威武,但命运却似乎有意让他被埋没,未能得到应有的显赫地位。以“北邙松柏坟”结尾,寓意尽管人世变迁,但王尚书的高尚品德将如松柏般长存,永垂不朽。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王尚书忠诚、公正和美德的挽诗,寄托了诗人对故去友人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二首(其一)

周原开陇隧,卤部葬名臣。

北极履声绝,东朝车迹湮。

藏舟移夜壑,栖鵩去承尘。

共看刘宽墓,碑阴几许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赠江宁王高士

自古江南风俗美,喜君高趣慕先贤。

药无远近宁论报,家有图书不计钱。

已住秦淮借风月,遍寻吴国旧山川。

尘缨我系未能解,每一来过驻画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鹦鹉

一入秦宫去,千山陇树秋。

能言依妇女,学语类徘优。

玉锁闲拘束,金笼不自由。

哀良是黄鸟,死为穆公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魏屯田知楚州

淮南木叶惊,淮上使君行。

天外高帆出,沙头候吏迎。

夜潮通废埭,秋月满孤城。

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