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其七)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翻译

我一个堂堂男儿,却无法完成为国家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事业。回想当年,我像祖逖一样击筑而歌,豪情满怀。酒酣之后,便把双腿伸出来坐下,一副狂傲不羁模样。那时,我不可一世,就连腰间的三尺佩剑也寒光闪烁。我则时常起身看剑,对它喃喃夜语,因此也就不忍心对着灯花淌下热泪了。现在我真想唤起像诗圣杜甫那样的知己,用他们描写江东渭北相思之情的诗句,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恨、乡甩的痛菩和帅恚难酬的悲愤。以慰藉我这浪迹天涯人的愁苦吧。

注释

箕踞:膝头屈起的一种坐法,形状如箕,表示倨傲。
更:怎能。
杜陵:地名,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杜甫曾在此居住。
风月手:此指写诗的能手。
羁旅:客居异乡。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词人刘过的《贺新郎·其七》,是一篇表达对远方家乡思念之情以及个人英雄无用武之感慨的作品。词中“弹铗西来路”一句,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凄凉景象,开启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怀念。而“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所遭遇的艰难与孤独。

梦境往往是探索内心世界的窗口,“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透露出诗人的内心对于失去的季节和美好的时光无法触及的无奈。随后的“雁信落、家山何处”则是对遥远家乡的渴望与迷茫。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一句中,诗人以轻松的口吻掩饰着内心的沉重。面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人只能通过自嘲来缓解这种痛楚。而“留不住,少年去。男儿事业无凭据”则是对于青春易逝、壮志难酬的一种无奈与悲凉。

接下来的“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一句,诗人回忆起过去的豪情壮志以及那些在酒桌上高声歌唱的日子。然而现实中的“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则展现了英雄无用武之感慨。

最后,“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一段,以诗人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杜甫)的怀念,以及通过书写来抒发自己对于家乡的深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来慰藉那些在外漂泊的人们。

这首词作以其丰富的情感、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怀以及深沉的历史感。通过这样的艺术加工,使得这首《贺新郎》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一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共同精神状态的写照。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其一)平原纳宠姬,能奏方响,席上有作

倦舞轮袍后。正鸾慵凤困,依然怨新怀旧。

别有艳妆来执乐,春笋微揎罗袖。

试一曲、琅璈初奏。

莫放珠帘容易卷,怕人知、世有梨园手。

钗玉冷,钏金瘦。烛花对剪明于昼。

画堂深、屏山掩翠,炭红围兽。

错认佩环犹未是,依约雏莺啭柳。

任箭滴、铜壶银漏。

一片雄心天外去,为声清、响彻云霄透。

人醉也,尚呼酒。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三)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消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浣溪沙(其二)春晚书情

墙外濛濛雨湿烟。参差小树绿阴圆。

残春中酒落花前。

海燕成巢终是客,鳏鱼入夜几曾眠。

人间一段恶因缘。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