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送汪仲安之长沙藩理官》。诗中描绘了三楚之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底蕴,以及对友人汪仲安即将前往长沙担任藩理官的深情祝福。
首联“三楚风流总帝乡,兰台池馆汉诸王”点明了长沙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同汉代诸王的府邸般辉煌。这里的“三楚”指的是古代楚国的三个区域,而“兰台池馆”则借指长沙的名胜古迹。
颔联“官贫舞袖旋应拙,老去长裾曳不妨”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友人身份转变的感慨。在官场中,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人的言行举止,对于一个新任官员来说,适应新的角色和环境可能需要时间。同时,也暗示了对友人年岁渐长,但仍能从容面对生活变化的赞赏。
颈联“授简春阴生岳麓,开樽秋色动潇湘”描绘了长沙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氛围。岳麓山的春日阴云与潇湘水系的秋色,不仅展现了四季变换之美,也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承。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象征;而潇湘则是湖南的代名词,象征着这片土地的深厚文化底蕴。
尾联“从来此地多才子,吊屈还看有和章”是对长沙人才辈出的历史传统的肯定,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汪仲安才华的期待。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后人常以“吊屈”来表达对先贤的缅怀与敬仰。此处“有和章”则意味着期待友人能够创作出与屈原相媲美的作品,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长沙文脉的传承与发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沙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风光与人文精神,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以及对长沙这片土地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