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仲安之长沙藩理官

三楚风流总帝乡,兰台池馆汉诸王。

官贫舞袖旋应拙,老去长裾曳不妨。

授简春阴生岳麓,开樽秋色动潇湘。

从来此地多才子,吊屈还看有和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送汪仲安之长沙藩理官》。诗中描绘了三楚之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底蕴,以及对友人汪仲安即将前往长沙担任藩理官的深情祝福。

首联“三楚风流总帝乡,兰台池馆汉诸王”点明了长沙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同汉代诸王的府邸般辉煌。这里的“三楚”指的是古代楚国的三个区域,而“兰台池馆”则借指长沙的名胜古迹。

颔联“官贫舞袖旋应拙,老去长裾曳不妨”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友人身份转变的感慨。在官场中,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人的言行举止,对于一个新任官员来说,适应新的角色和环境可能需要时间。同时,也暗示了对友人年岁渐长,但仍能从容面对生活变化的赞赏。

颈联“授简春阴生岳麓,开樽秋色动潇湘”描绘了长沙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氛围。岳麓山的春日阴云与潇湘水系的秋色,不仅展现了四季变换之美,也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承。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象征;而潇湘则是湖南的代名词,象征着这片土地的深厚文化底蕴。

尾联“从来此地多才子,吊屈还看有和章”是对长沙人才辈出的历史传统的肯定,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汪仲安才华的期待。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后人常以“吊屈”来表达对先贤的缅怀与敬仰。此处“有和章”则意味着期待友人能够创作出与屈原相媲美的作品,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长沙文脉的传承与发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沙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风光与人文精神,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以及对长沙这片土地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九日

九日陶家菊自黄,更闻飞雁捣衣裳。

谁人对酒能无赋,何处登高不望乡。

二水寒光摇落照,孤城秋色动清霜。

那知极目中原苦,数子江湖未尽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余德甫江上杂咏

城下春江绕户斜,谁开三径俯龙沙。

客携彭泽先生酒,人指南州孺子家。

一剑寒光摇北斗,西山秋色送云霞。

只今海内无同调,高枕从君老物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仙人骑白鹿图赠魏使君

少室仙人玉不如,飘摇来自太林墟。

已参白鹿云中驾,复把青羊洞里书。

二女三花相绮丽,霜毛短发共萧疏。

使君何让临淮守,夹毂双随五马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荅子与病起见寄

青门遥向汝阳分,伏枕传书到白云。

已道风波能失所,更逢摇落不堪闻。

九歌自我思公子,七发何人起使君。

一日齐名千载事,惊心岂独久离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