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泗不可极,河汾亦悠悠。
真源了无迹,谁知溯其流。
爱尔尚苦节,担簦适来游。
披荒得微路,稍见窥前修。
尔家新宁墅,来往冶城秋。
夜雨梦甥馆,残灯忆家楼。
臈日湖上别,北风吹布裘。
寒山对绿酒,大雪飘行舟。
我有跌宕怀,翻然积离忧。
临岐叹孤凤,去去鸣丹丘。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陟屺积遥想,望云郁重襟。
夫子树丛萱,罗生北堂阴。
爱日耀朝景,繁英媚华簪。
采掇忧可忘,盼睐情何深。
方欣禄就养,亦尔道自任。
南陔有遗响,白华多好音。
愿言保贞素,永怀慈母心。
岩栖带灵境,寥寥布金园。
跫然足音少,所遇麋与猿。
井灶白云里,枕席莓苔痕。
悬灯梦石榻,蝙蝠飞前轩。
腹中楞伽经,心解口不言。
众方委尘劫,此独求真源。
笋笠挂绝壁,卷衣弄潺湲。
夜半月出山,泉萝四垂门。
了然忘天地,独与静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