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新宁林伯坚秀才

三峰过残雨,独树冥返照。

鸟外寻片云,霞边发孤笑。

若人沧浪心,挂席淩海峤。

白社偶香缘,清江隐渔钓。

缅怀中林期,负我苏门啸。

荣贱非所知,君其可同调。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鉴赏

这首明代王恭的诗《寄新宁林伯坚秀才》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景的画面。首句"三峰过残雨",写出了雨后的清新与宁静,三座山峰经过雨水洗礼,显得更加苍翠。"独树冥返照"则描绘了一棵孤独的树在夕阳余晖下投下的影子,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鸟外寻片云,霞边发孤笑",诗人通过鸟儿和晚霞的意象,寓言般地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寻求自由的心境。"若人沧浪心",诗人将自己比作沧浪之水,寓意着胸怀广阔,志向高远。"挂席淩海峤",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想要扬帆出海,探索未知世界的决心。

"白社偶香缘,清江隐渔钓",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像在白社(可能指隐士聚集的地方)一样,享受自然的香气,或是如渔夫垂钓于清江,过着闲适的生活。然而,"缅怀中林期,负我苏门啸",诗人又流露出对理想中的林泉之乐的深深怀念,以及未能实现的遗憾。

最后两句"荣贱非所知,君其可同调",诗人表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荣辱不萦于心,期待能与林伯坚秀才共享同样的心境,保持一致的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与直抒胸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钱塘徐教谕春萱堂

陟屺积遥想,望云郁重襟。

夫子树丛萱,罗生北堂阴。

爱日耀朝景,繁英媚华簪。

采掇忧可忘,盼睐情何深。

方欣禄就养,亦尔道自任。

南陔有遗响,白华多好音。

愿言保贞素,永怀慈母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赠德成岩道者二首(其一)

巢居迥无迹,浮人岂知名。

振文掇霞采,孤坐白云英。

神閒了遗境,欲澹将寡营。

摽枝与野鹿,邈然两忘形。

适来本何期,倏别宁钟情。

长啸忽归去,啾啾鸾鹤声。

形式: 古风

赠德成岩道者二首(其二)

岩栖带灵境,寥寥布金园。

跫然足音少,所遇麋与猿。

井灶白云里,枕席莓苔痕。

悬灯梦石榻,蝙蝠飞前轩。

腹中楞伽经,心解口不言。

众方委尘劫,此独求真源。

笋笠挂绝壁,卷衣弄潺湲。

夜半月出山,泉萝四垂门。

了然忘天地,独与静者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遁素轩为张伯和赋

圭组岂不贵,藜藿岂不饥。

达士顺流坎,道在随所宜。

回也一瓢饮,禹稷恒忧时。

傅岩亦何卑,莘野宁久微。

夫子尚名教,遁世不见知。

遗身衡门下,守素无外驰。

大道且囊括,时来将有为。

非徒野鹿性,偃蹇如摽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