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韵和之(其二)

老去不为世网萦,我为清冷亦假名。

不识丹台与赤城,此间寂寂无人声。

下视千里山川平,其间隐显自晦明。

稽康作乐知未精,庄周能宁何用撄。

有动不在弹与枰,至静何为论搀枪。

大饮不复论缸罂,一醉宁复更解酲。

当如美璞含其英,不如不琢鸣琤琤。

一去一来寄死生,宠辱外事何足惊。

高篇琅琅示我情,久已丧魄今载营。

呼奴拥彗扫柴荆,当有佳客来此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走笔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韵和之(其二)》。全诗以“老去”开篇,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自述年岁渐长,不再被尘世的束缚所困扰,选择以“清冷”为名,追求内心的清净与独立。

接着,诗人通过“不识丹台与赤城,此间寂寂无人声”两句,描绘出一个远离尘嚣、幽静空灵的世界。他观察到山川的起伏,理解到自然界的隐显变化,认为真正的宁静与和谐并非外界事物所能带来,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对宇宙规律的理解。

“稽康作乐知未精,庄周能宁何用撄”引用了古代哲学家的观点,表达了对音乐与哲学思考的深刻见解,认为真正的艺术与智慧不应是外在形式的追求,而是内在精神的升华。随后,“有动不在弹与枰,至静何为论搀枪”进一步阐述了动静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内在精神状态的重要性。

“大饮不复论缸罂,一醉宁复更解酲”则通过饮酒的比喻,表达了对物质享受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满足与解脱来自于内心的平静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最后,“当如美璞含其英,不如不琢鸣琤琤”将人生比作未经雕琢的宝石,强调了保持本真、不被世俗打磨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通过与友人的互动,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也传递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曾处善赴宝应尉

我初隐身治蓬藟,馀生不复人间世。

左山右山白云上,一动一静浮尘外。

齐山山上老夫庵,青溪溪南侍中第。

朱颜公子不易识,短衣款段来相际。

长堤相望虽甚远,有意即行终不计。

东邻竹阁长夏热,我构云巢方自蔽。

斓斑石台始一眺,寂静庵基犹未薙。

随云步访胡矮老,放怀止得殊师利。

石桥寺前夜月冷,金鸡峰下秋霖霁。

君恃马足下惮远,我驾蓝舆随处税。

六峰老师气轩豁,九华雌山苦阴晦。

庵前菜茹常不厌,城里羊肩难数置。

漫天风雪一畅目,满榻春阳欣炙背。

裴休自参黄檗禅,梅福岂是南昌尉。

相见终年已解空,分襟一别那成滞。

拍江春水浮鹢首,万里青天运鹏翅。

顺风莫寄南来书,老夫柴门多自闭。

形式: 古风

五叶松

在昔金池藏,远自朝鲜来。

钵中黄松实,散向庵前裁。

迨今几百年,已出白云堆。

莹润孔翠质,夭矫苍龙媒。

五岐媚夭葩,繁日半山开。

秋风黄莆拆,玉粒谢徂徕。

我语九华人,为我乞条枚。

还令古师意,长对清冷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保宁太君挽词(其一)

自适田闾乐,不随华宠移。

庞恩开大邑,懿德镂丰碑。

古泽浩东注,仙山安不隳。

高门有孝嗣,巨痛感风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保宁太君挽词(其二)

继奉荀门好,钦闻孟母贤。

凤雏持汉节,鹤寿享天年。

丹旐映落日,新松含夕烟。

正应黄壤下,稽首奉金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