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太君挽词(其一)

自适田闾乐,不随华宠移。

庞恩开大邑,懿德镂丰碑。

古泽浩东注,仙山安不隳。

高门有孝嗣,巨痛感风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挽词《保宁太君挽词(其一)》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通过对逝者的赞美与悼念,展现了对道德品质、家族传承以及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首句“自适田闾乐,不随华宠移”,表达了逝者在乡间生活的自在与满足,不为外界的荣华富贵所动摇,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庞恩开大邑,懿德镂丰碑”两句,赞美逝者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功绩,不仅惠及一方百姓,使所在城市繁荣昌盛,更是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彰显了其深远的影响和不朽的精神。

“古泽浩东注,仙山安不隳”描绘了逝者生前的环境与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古泽浩瀚,东流不息,象征着逝者生命的延续与影响;仙山虽历经岁月变迁,却依然屹立不倒,寓意逝者的精神如同仙山一般,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永存于世。

最后,“高门有孝嗣,巨痛感风枝”则表达了对逝者后人的期待与哀思。高门指显赫的家族,孝嗣意味着有德行的继承人,他们将承受巨大的悲痛,但这种悲痛也如同风吹过树枝,虽然带来伤痛,但也预示着新的生命与希望的开始。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不仅是对逝者的崇高颂扬,也是对人生价值、家族传承以及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保宁太君挽词(其二)

继奉荀门好,钦闻孟母贤。

凤雏持汉节,鹤寿享天年。

丹旐映落日,新松含夕烟。

正应黄壤下,稽首奉金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七言奉寄三衢赵少师

浮石山前十里松,逍遥谁在白云中。

孔光蚤上三公印,卫武终为百岁翁。

禅客方谈无上道,史官空记太平功。

昔年翘馆青衫客,非佛非心江水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台下(其一)

石梅落落欲黄时,细两濛濛暗不开。

数日不行台下路,不知江水过山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台下(其二)

石台竹径自天成,细草芳花随地生。

白发老人无是处,一枝枯竹伴经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