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谒孝陵

闰位穷元季,真符启圣人。

九州殊夏裔,万古肇君臣。

武德三王后,文思二帝邻。

卜年乘王气,定鼎属休辰。

江水萦丹阙,钟山拥紫宸。

衣冠天象远,法驾月游新。

正寝朝群后,空城走百神。

九嵏超嵽嵲,原庙逼嶙峋。

宝祚方中缺,灾精且下沦。

郊坰来猎火,苑籞动车尘。

系马神宫树,樵苏御道薪。

岿然唯殿宇,一望独荆榛。

流落先朝士,间关绝域身。

干戈逾六载,雨露接三春。

患难形容改,艰危胆气真。

天颜杳霭接,地势郁纡亲。

尚想初陵制,仍询徙邑民。

因山皆土石,用器不金银。

紫气浮天宇,苍龙捧日轮。

愿言从邓禹,修谒待西巡。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鉴赏

此诗《恭谒孝陵》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其内容深沉庄重,表达了对古代帝王陵寝的敬仰与追思。诗中描绘了孝陵的宏伟景象,以及其作为历史见证者的庄严地位。开篇即以“闰位穷元季,真符启圣人”点明孝陵作为帝王陵寝的历史意义,接着通过“九州殊夏裔,万古肇君臣”强调其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随后,诗人描绘了孝陵周围的自然景观与人工设施,如“江水萦丹阙,钟山拥紫宸”,形象地展现了孝陵的壮丽与神圣。

诗中还提到了孝陵的建筑特色,“正寝朝群后,空城走百神”,体现了其作为祭祀场所的独特之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孝陵及其周边环境变迁的感慨,“岿然唯殿宇,一望独荆榛”,既是对历史沧桑的感叹,也是对孝陵永恒价值的肯定。

最后,诗人通过“尚想初陵制,仍询徙邑民”表达了对孝陵建造初衷和民众参与的怀念,进一步深化了对孝陵文化内涵的理解。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孝陵的宏伟与庄严,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拜先曾王考木主于朝天宫后祠中

晋室丹杨尹,犹看古柳存。

山河今异域,瞻拜独曾孙。

雨静钟山闭,云深建业昏。

自怜褴褛客,拭泪到都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赠万举人寿祺

白龙化为鱼,一入豫且网。

愕眙不敢杀,纵之遂长往。

万子当代才,深情特高爽。

时危见絷维,忠义性无枉。

翻然一辞去,割发变容像。

卜筑清江西,赋诗有遐想。

楚州南北中,日夜驰轮鞅。

何人诇北方,处士才无两。

回首见彭城,古是霸王壤。

更有云气无,山川但坱莽。

一来登金陵,九州大如掌。

还车息淮东,浩歌闭书幌。

尚念吴市卒,空中吊魍魉。

南方不可托,吾亦久飘荡。

崎岖千里间,旷然得心赏。

会待淮水平,清秋发吴榜。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淮东

淮东三连城,其北旧侯府。

昔时王室坏,南京立新主。

河上贼帅来,东南费撑拄。

诏封四将军,分割河淮土。

侯时拥兵居,千里暂安堵。

促觞进竽瑟,堂上坎坎鼓。

美人拜帐中,请作便旋舞。

为欢尚未毕,羽檄来旁午。

扬舲出庙湾,欲去天威怒。

举族竟生降,一旦为俘虏。

传车诣幽燕,犹佩通侯组。

长安九门中,出入黄金坞。

故侯多嫌猜,黄金为祸胎。

白日不尔待,长夜来相催。

徬徨阙门前,一时下霆雷。

法吏逢上意,罗织及婴孩。

具狱阿房宫,腰斩咸阳市。

踟蹰念黄犬,太息嘑诸子。

父子一相哭,同日归蒿里。

有金高北邙,不得救身死。

地下逢黄侯,举手相捓榆。

昔在天朝时,共剖河山符。

何图贰师贵,卒受东胡屠。

一死留芳名,一死骨已枯。

寄语后世人,观此两丈夫。

形式: 古风

赠人

杨朱见路岐,泫然涕沾臆。

路旁多行人,一南一以北。

南北遂分手,去去焉所极。

南指越裳山,北适毡裘国。

同在天地间,合并安可得。

此去道路长,哀哉各努力。

步上太行山,盘石郁相抱。

行人共太息,此是摧辀道。

前路无康庄,回车苦不早。

闻君将有适,念此令人老。

山下有丈夫,穷年折芝草。

不出岩谷间,长得颜色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