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行

风高馀暑尽,独策兴悠然。

野色延幽步,秋声入暮年。

日斜禽影乱,水落树根悬。

回首故人远,城笳吹夕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秋风高爽暑气消散,独自漫步心旷神怡。
野外景色吸引我深入,秋意渐浓傍晚时分传来。
夕阳西下鸟影纷乱,水面下降树根裸露。
回望旧友已远去,城中的号角在晚烟中响起。

注释

风高:秋风高爽。
馀暑:剩余的暑热。
独策:独自策杖。
兴悠然:心情愉快。
野色:野外的景色。
延:延伸。
幽步:幽静的步行。
秋声:秋天的声音。
暮年:傍晚。
日斜:夕阳西下。
禽影乱:鸟影纷乱。
水落:水面下降。
树根悬:树根暴露。
回首:回头望去。
故人:老朋友。
远:遥远。
城笳:城中的号角。
夕烟:傍晚的炊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溪行》,描绘了秋天野外的景色和诗人的孤独心境。首句“风高馀暑尽”展现了凉爽的秋风吹走了夏季的余热,为后文的漫步提供了宜人的环境。"独策兴悠然"则写出诗人独自一人,心情悠闲地在溪边行走。

"野色延幽步"进一步描绘了野外景色的宁静与深远,暗示着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享受着这份宁静。"秋声入暮年"则通过秋日的声音,如落叶、流水等,触动了诗人的晚年情怀,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日斜禽影乱"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鸟儿归巢,影子斑驳的景象,增添了时光流转的意象。"水落树根悬"则写出了溪水退去后,树根裸露的景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最后两句"回首故人远,城笳吹夕烟"表达了诗人回首往事,怀念远方的朋友,而城市的晚笛声又勾起了他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给全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离别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溪行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深沉而感伤的意境。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溪亭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瑞安院

倚山宝阁照崔嵬,山鸟山云自去来。

竹籁晓和幽梵合,藤花春入古松开。

丹空遗灶形难蜕,草暗孤城首重回。

处士凄凉犹是晋,庐山莲社许参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蜀头陀客吴岁久持行精勤有道者也

三峡无归梦,閒云澹石床。

半生修白社,孤影寄朱方。

觉路心如月,高年顶不霜。

翻怜来往者,终日为谁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辟雍

冠带百年梦,昔游今重嗟。

璧池春饮马,槐市暝藏鸦。

堂鼓晨昏寂,廊碑风雨斜。

石经虽不火,岁岁长苔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