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过海自号甘露灭

本是甘露灭,浪名无垢称。

欲知遭锁禁,正坐忽规绳。

海上垂须佛,军中有发僧。

生涯何所似,崖略类腾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以“初过海自号甘露灭”为题,由宋代的释德洪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出家人的内心世界与生活状态,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对自由的向往。

首句“本是甘露灭”,以“甘露”比喻佛法的滋润,暗示出家人追求心灵的净化与解脱。然而,“灭”字又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牺牲的意味,似乎在说佛法的追求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需要经历种种考验与磨难。

“浪名无垢称”一句,进一步阐述了出家人追求纯净内心的不易。这里的“无垢”象征着内心的清净,而“浪名”则暗示了世俗对这种追求的误解或忽视,出家人被冠以虚名,却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与认同。

“欲知遭锁禁,正坐忽规绳”两句,表达了出家人在世俗规则与束缚面前的挣扎与无奈。他们渴望自由,但又不得不遵守某些规定,这构成了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海上垂须佛,军中有发僧”这两句,通过对比海上和尚和军中和尚的形象,展现了不同环境对出家人修行的影响。海上和尚可能象征着更加自由与超脱的生活方式,而军中和尚则可能面临着更多外在的约束与挑战。

“生涯何所似,崖略类腾腾”最后两句,总结了出家人生活的状态,既像悬崖边的行者,又像自由自在的腾腾之物。这里用“腾腾”形容出家人虽处困境,但仍能保持内心的自由与活力,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出家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反映了他们对自由与纯净内心的不懈追求,以及在世俗规则与个人理想之间所面临的复杂情感与思想斗争。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早登澄迈西四十里宿临皋亭补东坡遗

天下至穷处,风烟触地愁。

村嚣闻捉拗,岸汁忽西流。

鸟道通儋耳,鲸波隔万州。

趁鸡行落月,悽断在蛮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过淩水县

野径如遗索,萦纡到县门。

犁人趁牛日,蜑户聚鱼村。

篱落春潮退,桑麻晓瘴昏。

题诗惊万里,折意一消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杨文中将北渡何武翼出妓作会文中清狂不喜武人径饮三杯不揖坐客上马驰去索诗送行作此

兰丛聚贵客,花轮环侍儿。

三杯吾径醉,四座汝为谁。

但觉眩红碧,了不闻歌吹。

翩然上马去,海月解相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渡海

万里来偿债,三年堕瘴乡。

逃禅解羊负,破律醉槟榔。

瘦尽声音在,病残须鬓荒。

馀生实天幸,今日上归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