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

万里来偿债,三年堕瘴乡。

逃禅解羊负,破律醉槟榔。

瘦尽声音在,病残须鬓荒。

馀生实天幸,今日上归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渡海》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描绘了诗人跨越大海的旅程,以及旅途中的种种感受与体验。

首句“万里来偿债”,开篇即以壮阔的场景引入,万里之遥,不仅指空间的距离,也暗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与责任的承担。诗人远涉重洋,似乎是为了偿还某种无形的债务,这债务可能是对过去的遗憾、对未来的期许,或是对某种精神追求的执着。

“三年堕瘴乡”一句,揭示了诗人在这次旅程中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的恶劣。瘴乡,多指气候湿热、疾病频发之地,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挑战。三年的时间跨度,既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也反映了诗人在这段时间内的坚韧与坚持。

接下来,“逃禅解羊负,破律醉槟榔”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态转变。逃禅,意为逃避禅宗的束缚或修行的苦行,解羊负,可能是指放下负担,轻松前行。破律醉槟榔,则可能是在艰难环境中寻求心灵的慰藉,通过饮酒或享受当地特色(如槟榔)来暂时忘却烦恼,调整心态。

“瘦尽声音在,病残须鬓荒”描绘了诗人身体与精神状态的变化。瘦尽声音,意味着身体的极度消瘦,声音也因此变得沙哑无力;病残须鬓荒,形容了面容的苍老与病态,须鬓的荒芜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磨砺。

最后,“馀生实天幸,今日上归艎”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与归途的感慨。在经历了漫长的旅程与身心的考验后,诗人意识到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实属幸运。归艎,指的是返回家园的船只,这里寄托了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生命与归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夜坐分题得廊字

一雨饯残暑,瘴痾苏簟凉。

卧闻山果落,起觉斛兰香。

幌内水萤入,阶除露叶光。

知谁爱清境,步屧响修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狱李生来谒出百丈汾阳二像为示因而摹之作此时即欲还谷山

一钵寄城市,皤然须鬓长。

风埃穷百丈,翰墨老汾阳。

家在青松岸,门连白鸟行。

知谁施舟尾,载我下沅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周倅大雪见寄二首(其一)

万瓦粲清晓,披衣挂北窗。

春先归楚国,谁独钓湘江。

瘴熟甘欺得,诗严合受降。

更怜风絮比,想见髻鬟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次韵周倅大雪见寄二首(其二)

白昼通红火,萧萧惊打窗。

折绵寒未透,兀梦睡先降。

那敢犯诗垒,自然摧慢幢。

重看寄来句,呵手剔残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