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霞岛

倒影辨岧峣,秋光薄苇萧。

闻钟知近寺,沿水欲通桥。

逸想披云笈,閒盟属野樵。

蓬壶疑在望,丛桂不须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通过倒影、秋光、薄苇、钟声、水道、云笈、闲盟、蓬壶和丛桂等元素,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意境。

首句“倒影辨岧峣”,以倒影为引子,暗示了诗人对高远之景的向往与辨识,同时也预示了后续景象的深远与神秘。接着,“秋光薄苇萧”一句,将季节、光影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薄薄的秋光透过稀疏的芦苇,更添几分萧瑟之美。

“闻钟知近寺”一句,由听觉引入视觉,钟声仿佛是连接现实与超脱世界的桥梁,暗示着寺庙的存在,以及心灵与精神层面的探索。紧接着,“沿水欲通桥”则描绘了诗人沿着水流前行,试图穿越桥梁,象征着追求知识、真理或内心深处渴望的旅程。

“逸想披云笈,閒盟属野樵”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逸想,即自由自在的想象;云笈,可能指的是道教的典籍或修行之地,暗示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閒盟,则是与山野樵夫的闲适约定,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蓬壶疑在望,丛桂不须招”两句,以蓬壶(传说中的仙岛)和丛桂(桂花)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憧憬与追求。蓬壶在望,意味着目标清晰可见,但无需刻意召唤,因为真正的追求往往源自内心的呼唤与自我实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哲思与诗意。

收录诗词(263)

区怀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夏漫兴

未尽怜芳意,春深却黯然。

露酣书带草,风掠酒旗烟。

蝶粉勾香湿,虫丝报客牵。

倦游伤短鬓,多病负韶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杪集南园

风格励吾曹,高鶱听海涛。

晚帆□斗笠,秋色澹亭皋。

地以名流重,觞从韵事豪。

入秋兴仰止,蓬鬓欲萧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东洲寺避暑

芳杜满溪塘,花宫水一方。

湿香消茗碗,危石护绳床。

鸟慧閒生媚,云慈夏亦凉。

坐依苔径曲,林霭暮苍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石湖春晚闻杜鹃

自有刀头约,何须唤晓昏。

数声犹带血,百里亦销魂。

客况惊春老,生涯问舌存。

独怜花事少,摇落到孤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