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鹿鸣宴

儒臣簪笔典州麾,重为江山缉旧仪。

宴序古来元有礼,鹿鸣废后更无诗。

科名到手还须耐,文字当场莫好奇。

更尽工歌笙一曲,明年春洒上林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文臣手持官笔治理州郡,再次整理江山遵循旧规。
宴会自古以来就有礼仪,鹿鸣宴后这样的诗篇已不再有。
取得功名后还需耐心,考试时切勿心生好奇。
再欣赏一曲工整的歌声,待到来年春天,希望能在上林苑播下希望之种。

注释

儒臣:指有学问的官员。
簪笔:古代官员插在头上的笔,象征权力和职责。
典州麾:治理州郡的职位。
缉旧仪:遵循过去的制度和礼仪。
宴序:古代的宴会程序。
鹿鸣:古代的一种宴会,以鹿鸣为乐章。
废后:指鹿鸣宴的废弃。
科名:科举考试的功名。
耐:耐心,持久。
好奇:过分的好奇心。
工歌笙:精美的歌曲和笙乐。
上林枝:上林苑的树枝,比喻朝廷或仕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参加宣城鹿鸣宴的场景,展现了古人对传统礼仪的重视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诗中的“儒臣簪笔典州麾”表明儒生们以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为工具,掌管着地方的文教事务。在“重为江山缉旧仪”一句中,作者通过修复古老的礼仪来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宴会在历史上有其固定的序列,诗中的“宴序古来元有礼”指出了这种秩序的重要性。然而,在“鹿鸣废后更无诗”这句中,作者感叹鹿鸣宴后的沉寂,这可能是对当时文化衰退的一种隐喻。

在考试科举方面,作者提醒读者即便手握科名,也需耐心等待,不应急于求成。同时,“文字当场莫好奇”则是告诫后人,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不宜追求奇巧新异,而应当注重实质与传统。

最后,诗人以“更尽工歌笙一曲,明年春洒上林枝”表达了对未来文化发展的美好愿景,以及对自然界的热爱。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文化传承、文学创作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318)

吴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字:叔永
  • 籍贯:潼川
  • 生卒年: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洪都病中口占

去年舆疾上洪州,百感婴怀又怕秋。

病体不因衰后觉,宦情谁向死前休。

乞身已晚荒三径,葬子无期负一丘。

造物傥从心所欲,乐天知命更何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杨子达入国学

鸾凤久束咮,贤关时一鸣。

子今观上国,志岂为浮名。

母线丝丝直,爷诗字字情。

别离非所惜,回看锦衣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洪司令(其一)

经年分月伴西清,又佐戎轺勇北征。

下马必能书檄草,从军元是擅诗名。

熙丰作俑能无过,元祐操舟却要平。

局面既新棋势别,消详专在幕中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洪司令(其二)

夏日曾随别驾归,朔风还作送公诗。

行军司马自文采,祭酒诸生亡崛奇。

国事急忙中着手,边筹閒暇处开眉。

嘉陵想已波涛落,风雨无忘泊岸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