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洪司令(其一)

经年分月伴西清,又佐戎轺勇北征。

下马必能书檄草,从军元是擅诗名。

熙丰作俑能无过,元祐操舟却要平。

局面既新棋势别,消详专在幕中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多年以来陪伴着西清,又踏上征程勇往北边行进。
下了马就能起草文书,从军生涯以擅长写诗而闻名。
熙宁、元丰时期开创的先例可能有过失,元祐年间掌舵则需要平稳。
如今形势已变,棋局走势不同,详细谋划都在幕僚中评议。

注释

经年:多年。
西清:西清阁,古代官署名。
佐戎轺:辅佐军事行动。
北征:向北出征。
书檄草:起草文书。
擅诗名:以写诗著称。
熙丰: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
作俑:开创先例。
过:过失。
元祐:宋哲宗元祐年间。
操舟:掌舵比喻执政。
要平:需要平稳。
局面既新:形势变化。
棋势别:棋局不同。
消详:详细计划。
幕中评:幕僚中的评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泳的作品,名为《送洪司令(其一)》。诗人以饱满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

"经年分月伴西清"展现了一种淡定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上的陪伴,而"又佐戎轶勇北征"则描绘出主人公英勇出征的壮阔画面。这里的"西清"与"勇北征"构成鲜明对比,既映射了诗人对友人的多方面赞赏,也体现了友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生命历程。

"下马必能书檄草,从军元是擅诗名"中的"檄草"指的是古代战争中用来记录战事的简易文字,表明主人公不仅武艺超群,而且文学才华横溢。"从军元是擅诗名"则进一步强化了对其文采的赞扬。

"熙丰作俑能无过,元祐操舟却要平"两句中,"熙丰"和"元祐"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事件,而"作俑"则是比喻主人公在处理事务上的得当与周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能够在复杂局势中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正确决策的信任。

最后两句"局面既新棋势别,消详专在幕中评"则是比喻主人公如同围棋高手,在新的局面下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后再作决断。这里的"幕中评"暗示了一个内心深处的思考过程,是对友人智慧和判断力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修辞手法,塑造了一个多才多艺、英勇果敢且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主人公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18)

吴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字:叔永
  • 籍贯:潼川
  • 生卒年: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送洪司令(其二)

夏日曾随别驾归,朔风还作送公诗。

行军司马自文采,祭酒诸生亡崛奇。

国事急忙中着手,边筹閒暇处开眉。

嘉陵想已波涛落,风雨无忘泊岸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洪司令赴阙

曾记嘉陵共舣舟,江风又是荻花秋。

三年长别不一见,十事欲言还九休。

頫聘交驰淮水浊,行程不定陇云愁。

凤鸣已向朝阳去,飞雨残霞湿柁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梁漕东归(其二)

皎皎从来世不容,平平未足与言功。

介言西事何妨谪,洵著权书竟是忠。

祇为边民忧自北,卷将吾道载而东。

分明自有天知己,趣檄行看骑火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鲜于帅三首(其三)

忆昨行台再见时,恍兮涪水送将归。

丰神比旧微加瘦,道力于今转觉肥。

赖有一灯标日指,曾无寸草报春晖。

孔门独立成何事,祇舞风雩咏浴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