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寄好义(其二)

闻说幽居僻,仙鬟翠崦南。

阳坡饶美木,曲涧会澄潭。

问俗何方古,藏名此地堪。

深期带经往,清夜拥炉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情趣,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所处的自然环境之美,以及其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首句“闻说幽居僻”,开篇即点出隐士居住之地的偏僻与幽静,暗示了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接着,“仙鬟翠崦南”一句,以“仙鬟”比喻隐士,形象地描绘出其高洁脱俗的形象,而“翠崦南”则进一步渲染了周围环境的青翠与秀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阳坡饶美木,曲涧会澄潭”两句,生动描绘了隐士居住地的自然风光。阳坡上生长着茂盛的树木,曲曲折折的山涧汇聚成清澈的水潭,这些景致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也映射出隐士内心世界的宁静与纯净。

“问俗何方古,藏名此地堪”两句,表达了对隐士所在之地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其选择在此隐居的赞赏。这里的“问俗”既是对当地风俗的询问,也是对古老文化的探寻,而“藏名此地堪”则表达了对隐士选择此地作为归隐之所的高度评价,认为这里不仅风景宜人,更是一个能够寄托心灵、远离世俗纷扰的理想之地。

最后,“深期带经往,清夜拥炉谭”两句,揭示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他渴望在深邃的夜晚,带着经典书籍前往,与炉火相伴,进行深入的思考与交流。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问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在宁静中寻求精神满足和心灵净化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环境的描绘和对其生活态度的赞美,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和精神境界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奉寄好义(其三)

野性便时弃,虚名耻世闻。

目缘多虑暗,志为好奇分。

傍日翻书卷,临池写练裙。

思君同雅兴,搔首诵停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次韵奉寄好义(其四)

混俗非真隐,深居学避嚣。

看云山映竹,坐石水通潮。

道胜贫何病,神完趣独超。

遗经对千古,意颇似闻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次韵奉寄好义(其五)

草没阶前石,云连户外山。

位居人下拙,身在病中闲。

出处多难事,逢迎有瘦颜。

仰看双白鹤,暮向远林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岁暮寄王脩德先生(其一)

杪岁垂垂尽,寒花悄悄繁。

律回春有信,冰动水生痕。

朴学惭经济,穷居废讨论。

都将百年意,一笑付乾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