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山

崒嵂荆南山,袁令葬其麓。

相传天赐棺,咄咄诳流俗。

令尝成舆梁,天报宜以福。

赐棺信荣矣,毕竟入鬼录。

珠官在岭南,锦官在巴蜀。

盐官与铁官,登载粉简牍。

吾恐古有司,铸铜山之足。

后人讹承讹,官傍妄加木。

政须改铜官,大字镵崖腹。

事有作俑者,并按王乔玉。

形式: 古风

翻译

峻峭的荆南山,袁令埋骨在其山脚。
传说天赐给他棺木,但这却是欺骗世俗的说法。
袁令曾修建桥梁,上天应以福报回应他。
天赐的棺木确实荣耀,但终究还是进了生死簿。
珠官在岭南,锦官在巴蜀之地。
盐官和铁官,记载在简册之上。
我担心古代官员,会过度开采铜矿资源。
后人错误地传承,给官职加上了不必要的东西。
必须改革铜官制度,刻大字于崖壁之中。
始作俑者应受责罚,如同王乔玉的故事。

注释

崒嵂:形容山势险峻。
袁令:地方官员。
麓:山脚。
天赐棺:神话中的馈赠。
流俗:一般人或社会风气。
成舆梁:修建桥梁。
粉简牍:古代的官府文书。
古有司:古代的官吏。
铸铜山:过度开采铜矿。
讹承讹:错误的传承。
妄加木:无根据地添加。
镵崖腹:刻在崖壁上。
作俑者:开始做坏事的人。
王乔玉:典故中的人物,可能象征着惩罚或警示。

鉴赏

这首诗名为《铜官山》,是宋代诗人蒋捷所作。诗中通过荆南山的袁令被误传得天赐棺木的故事,引出对古代官职名谣的反思。诗人指出,尽管袁令曾有善行,如修建桥梁,但天赐棺木的说法实为流俗误传,暗示了世间功名富贵并非永恒。接着,诗人列举了诸如珠官、锦官、盐官和铁官等古代官职,暗示这些官职的名称可能源于误解或附会。

诗人进一步提出,古代官员可能因误解而创造了“铜官”的概念,甚至在山崖上刻字以彰显其名。他建议应当纠正这种错误,直接凿刻大字于崖壁,以揭示真相。最后,诗人借“作俑者”之典故,警告后人不要随意附会,应实事求是,如同王乔玉那样严谨对待历史记载。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批评了社会对于传说和官职命名的随意性,倡导真实和理性。

收录诗词(95)

蒋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 字:胜欲
  • 号:竹山
  • 籍贯: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
  • 生卒年:约1245~1305后

相关古诗词

一剪梅(其一)宿龙游朱氏楼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

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

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一剪梅(其二)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大圣乐.陶成之生日

笙月凉边,翠翘双舞,寿仙曲破。

更听得艳拍流星,慢唱寿词初了,群唱莲歌。

主翁楼上披鹤氅,展一笑、微微红透涡。

襟怀好,纵炎官驻伞,长是春和。

千年鼻祖事业,记曾趁雷声飞快梭。

但也曾三径,抚松采菊,随分吟哦。

富贵云浮,荣华风过,淡处还他滋味多。

休辞饮,有碧荷贮酒,深似金荷。

形式: 词牌: 大圣乐

女冠子(其二)竞渡

电旗飞舞。双双还又争渡。

湘漓云外,独醒何在,翠药红蘅,芳菲如故。

深衷全未语。不似素车白马,卷潮起怒。

但悄然、千载旧迹,时有闲人吊古。

生平惯受椒兰苦。甚魄沈寒浪,更被馋蛟妒。

结琼纫璐。料贝阙隐隐,骑鲸烟雾。楚妃花倚暮。

□□琼箫吹了,溯波同步。

待月明洲渚,小留旌节,朗吟骚赋。

形式: 词牌: 女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