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游蜀

巴兴千万寻,此去若为心。

蟋蟀既将定,猕猴应正吟。

剑门秋断雁,褒谷夜多砧。

自古西南路,艰难直至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跋山涉水千万里,此行心情该如何。
蟋蟀声中夜已深,猕猴林间似在鸣。
剑门关秋雁难飞,褒谷夜晚砧声频。
自古以来西南道,道路艰险直到今。

注释

巴兴:指艰难的旅程。
千万寻:形容路途极其遥远。
若为心:心中该如何想。
蟋蟀:昆虫名,夜间鸣叫,常引申为夜晚或秋意。
既将定:指夜已深,蟋蟀停止鸣叫,预示夜将尽。
猕猴:一种猴子,这里可能指自然界的声响。
应正吟:或许正在发出叫声,增添夜晚的氛围。
剑门:剑门关,古代中国的著名关隘,地势险要。
秋断雁:秋天大雁难以飞过剑门关,形容路途之艰难。
褒谷:地名,位于中国陕西省,此指代西南山区。
多砧:砧,即捣衣石,夜晚多砧声形容人们在夜晚忙碌。
自古:从古时候起。
西南路:通往西南方向的道路。
艰难:困难,不易通行。
直至今: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情厚谊的朋友关系,表达了对远行者深深的祝愿和不舍之情。"巴兴千万寻,此去若为心"两句,通过将距离比喻成千万寻,强调了友人即将踏上的蜀道之遥远,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如同心随其行,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陪伴。蟋蟀与猕猴的设定,则可能隐喻着旅途中的宁静与和谐。

"剑门秋断雁,褒谷夜多砧"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勾勒出一幅秋天的山川图。剑门之秋,雁过声断,给人一种孤寂感;而褒谷之夜,砧声不断,则显得更加凄凉,这些都是为了衬托旅途中的艰辛和萧瑟。

"自古西南路,艰难直至今"一句,直接点出了蜀道的历史艰险。蜀道自古以来便以险峻著称,而诗人此举,不仅强化了前文的意境,更深化了对友人旅途中可能遭遇困难的担忧。

总体而言,这首送别之作,既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也凸显了蜀道之艰辛和诗人的深情。

收录诗词(155)

许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 字:文化

相关古诗词

送王侍御赴宣城

戴豸却驱鸡,东南上句溪。

路过金谷口,帆转石城西。

水树连天暗,山禽绕郡啼。

江人谙旧化,那复俟招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送王侍御赴宣城

朝回离九陌,岛外赏残春。

经宿留闲客,看云作主人。

时清难议隐,位重亦甘贫。

岩洞真仙境,应休别卧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厉校书从事凤翔

赴辟依丞相,超荣事岂同。

城池当陇右,山水是关中。

日有来巴使,秋高出塞鸿。

旬休随大旆,应到九成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龙州樊使君

曾见邛人说,龙州地未深。

碧溪飞白鸟,红旆映青林。

土产唯宜药,王租只贡金。

政成开宴日,谁伴使君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