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真观

磴道千寻风满林,洞门无锁下秋荫。

紫台凤去天关远,丹井龙归地轴深。

野老寻真浑有意,道人谢客亦何心。

一樽底处酬佳节,俯仰山林慨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的山中古观景象。首句“磴道千寻风满林”,以“磴道”点明观之所在为山中石阶小径,而“千寻”则夸张地形容其高峻蜿蜒,与“风满林”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冷幽深的氛围。次句“洞门无锁下秋荫”,进一步渲染了观内环境的静谧与自然的融合,秋日的树荫洒落于洞门之上,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

接着,“紫台凤去天关远,丹井龙归地轴深”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将崇真观与仙界联系起来,暗示此处可能藏有超凡脱俗之气,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对未知的向往。“紫台”、“天关”、“丹井”、“地轴”等词汇,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

后半部分转向对观中人物的描写。“野老寻真浑有意,道人谢客亦何心”,通过“野老”的虔诚探访和“道人”的淡泊拒绝访客,展现了不同人物对于“真”与“道”的追求与理解,以及他们与世隔绝的生活态度。最后,“一樽底处酬佳节,俯仰山林慨古今”,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崇真观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美的深情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境界的独特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北双剑峰

双剑名峰也逼真,品题拍拍满怀春。

铅刀自别干将利,折槛应须表直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夜宿洪亭长家

才到秋来气便高,雁声天地总寥寥。

客怀今夜不成寐,风细月明江自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对菊

解印归来叹寂寥,黄花难觅旧根苗。

祇缘三径荒凉后,移向洪门不姓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题东屿书房

书房在东屿,编简乱抽寻。

曙色千山晓,寒灯午夜深。

江湖勤会面,坐卧独观心。

秋浦瓜期近,何当寄此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