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亭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扬州百花盛开隋炀帝御舟东游,先将发源昆仑的黄河凿渠分流。
骁勇的御林军跟皇帝辞别京城,三千美丽的宫女登上了大龙舟。
喧阗的鼓声响遏行云星辰闪动,拂浪旌旗招展水中日月影漂浮。
天下起义军归附了有道的大唐,迷楼倾覆王朝末日恰似景阳楼。

注释

广陵:今江苏扬州。
帝:隋炀帝杨广。
昆仑一派流:指黄河,旧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
先劈:即谓将黄河凿渠分引。
先劈昆仑:一作“光碧黄河”。
百二:指炀帝的禁卫兵骁勇。
象阙:亦称象魏。
古时宫廷门外有二台,上作楼观,两观对峙,中间阙然为道,乃悬挂法令之处。
凝云:浓云;密云。
鼓震:谓鼓声高鸣。
旗:一作“旌”。
四海义师:指天下反隋的义军。
归:归附。
有道:指唐朝。
还似:一作“何异”。
景阳楼:即景阳殿,南朝陈后主所建,在今南京玄武湖胖。
殿下有井,名胭脂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帝王出游的场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皇家排场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皇权的威严与壮观。"广陵花盛帝东游"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广陵之花烂漫,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帝王的东游则显示出君主对国土的巡视和统治。

"先劈昆崙一派流"中的“劈”字用得十分生动,有如刀剑斩开天地之势,昆崙山脉被比喻为大自然中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而帝王的行动则如同神灵般能够驾驭和引导这股力量。"百二禁兵辞象阙"展现了皇家军队的壮观与严整,象阙乃是宫殿前用来防卫的建筑,这里以其作为禁兵列队的背景,增添了一份威仪。

"三千宫女下龙舟"则描绘出一幅繁华的画面,其中“三千”为泛指大量之意,龙舟乃是皇家的象征,此处展现了帝王排场中的宏大与奢华。"凝云鼓震星辰动"通过对天空和云海的描绘,渲染出一种超自然的气氛,而“拂浪旗开日月浮”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壮观与神秘感。

最后两句“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中,“四海义师”可能指的是帝王对四方的征服和教化,而“迷楼还似景阳楼”则通过对建筑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难以忘怀的情感。整首诗通过对帝王东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皇权的威仪与壮丽,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整体上,诗歌结构宏大,对仗工稳,语言华丽,是一篇典型的盛世宫廷描写诗。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沧浪峡

缨带流尘发半霜,独寻残月下沧浪。

一声溪鸟暗云散,万片野花流水香。

昔日未知方外乐,暮年初信梦中忙。

红虾青鲫紫芹脆,归去不辞来路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泛舟寻郁林寺道玄上人遇雨而返因寄

禅扉倚石梯,云湿雨凄凄。

草色分松径,泉声咽稻畦。

棹移滩鸟没,钟断岭猿啼。

入夜花如雪,回舟忆剡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泛溪

疑与武陵通,青溪碧嶂中。

水寒深见石,松晚静闻风。

遁迹驱鸡吏,冥心失马翁。

才应毕婚嫁,还此息微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泛溪夜回寄道玄上人

南郭烟光异世间,碧桃红杏水潺潺。

猿来近岭猕猴散,鱼下深潭翡翠闲。

犹阻晚风停桂楫,欲乘春月访松关。

几回策杖终难去,洞口云归不见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