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漪堂

湖上逍遥避百愁,年来频向此中休。

檐前山势翠相照,床下冰纹清不流。

萦带夕阳移画舸,留连明月卧前洲。

高僧会取栖迟意,应有人来怅昔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辽在南漪堂的悠闲生活,远离尘世的烦恼,沉浸在自然美景之中。首句“湖上逍遥避百愁”,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寻求心灵宁静的目的地——湖畔,这里成为了他逃避世间烦恼的避风港。接下来,“年来频向此中休”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这一片湖光山色的频繁造访和深深依恋。

“檐前山势翠相照,床下冰纹清不流”,这两句细致描绘了南漪堂周围的环境之美。山色青翠欲滴,与屋檐交相辉映;而床下的水面则如冰一般清澈,静止不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氛围。这样的景致,无疑为诗人的内心世界增添了几分平和与淡泊。

“萦带夕阳移画舸,留连明月卧前洲”,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诗人情感的细腻变化。夕阳西下时,诗人乘舟游湖,享受着日落的余晖;待到明月升起,他又选择在前洲上静静地躺卧,与月光共舞。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捕捉,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情投入,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最后,“高僧会取栖迟意,应有人来怅昔游”,诗人以高僧的形象自比,表达了自己希望与理解自己的人相遇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永恒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沈辽在南漪堂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平静与精神寄托的追求,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宝云丛翠亭

群山驾肩东南倾,平湖照眼正中明。

上人置亭倚绝巘,宝云拂树当前楹。

春阳未彻地先暖,秋景欲下风已清。

衰才不足道佳景,聊书丛翠为其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远行

少年事远游,迢迢指岐路。

遥天值秋晏,烟光澹如素。

寥落淮南山,影入扬子渡。

出入三十年,久嗟韦带误。

老来感节物,此意谁与喻。

独知拥毳坐,无复晨征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登览

我意欲穷眺,山林蔽四域。

尔来已彫落,万里情何极。

古人多悲秋,我念不如默。

终朝对青山,烟岚有馀色。

欲上百尺楼,羸躯恐颠侧。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杂感

咄咄待秋至,秋至安足惊。

年华去如扫,正如宠与荣。

区区白驹隙,君子慎所行。

不如陶渊明,超然自归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