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浔阳还都道中作诗

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洲。

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

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

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

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

登舻眺淮甸,掩泣望荆流。

绝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

倏忽坐还合,俄思甚兼秋。

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

谁令乏古节,贻此越乡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昨晚住宿在南陵,今晨又进入了芦苇丛生的沙洲。
行旅之人珍惜着每一天,但滔滔江水不容我停留。
披星戴月早早踏上路程,直到日落西山还在追赶前方的同伴。
傍晚时分云层密集起伏,强劲的晚风吹得猎猎作响。
沙尘被风卷起一片昏黄,浪花翻滚中白鸥飞翔。
登上船头眺望淮河两岸,掩面哭泣遥望荆州的方向。
极目望去满眼都是平原,偶尔可见远处轻烟飘荡。
瞬间云合云散变化无常,忽然间思绪万千已至深秋。
从未远离过家门,怎能承受这千里之外的漂泊。
是谁让我缺失了古人的气节,留下这异乡的无尽忧愁。

注释

昨夜:昨天晚上。
宿:住宿。
南陵:地名,这里泛指南方的一个地方。
今旦:今天早晨。
芦洲:长满芦苇的沙洲。
客行:旅行在外的人。
惜:珍惜。
日月:时间,日子。
崩波:汹涌的波涛,比喻不能停留的紧迫感。
侵星:拂晓,天刚亮的时候。
赴:前往。
早路:清晨的路途。
毕景:直到日落。
逐:追赶。
前俦:前面的同伴。
鳞鳞:形容云层密布的样子。
夕云:傍晚的云彩。
猎猎:风声呼啸的样子。
晚风:夜晚的风。
遒:强劲有力。
腾沙:飞腾的沙尘。
郁:聚集,此处意为弥漫。
黄雾:黄色的尘雾。
翻浪:翻滚的波浪。
扬:托起,掀起。
白鸥:白色的海鸥。
登舻:登上船头。
眺:远望。
淮甸:淮河地区。
掩泣:掩面哭泣。
望:眺望。
荆流:荆州的河流,代指故乡。
绝目: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平原:广阔的平地。
时见:不时看见。
远烟:远处的烟雾。
倏忽:忽然,一瞬间。
坐:竟然。
还合:云合,指云聚拢又分开,形容变化无常。
俄思:忽然间的思绪。
兼秋:深秋,此处形容思绪之深重。
未尝:从来没有。
违:离开。
户庭:家门,家中。
安能:怎能。
千里游:远行千里。
谁令:是谁让。
乏:缺乏。
古节:古代的气节,指离家远游的传统美德。
贻:遗留,留下。
越乡忧:异乡的忧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景象和心情,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诗人昨夜宿在南陵,今早来到芦洲,每一步都惋惜时光流逝,水波不止,怎奈时间难以留住。诗中“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行者赶路的紧迫感和对风景变换的细腻描绘。

接下来的“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则以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天气变化和风声,给人一种动荡心魄的感觉。随后,“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更是将自然景象与水鸟行为相结合,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旅途所见。

“登舻眺淮甸,掩泣望荆流”则透露出诗人心中对故土的思念和不舍。最后,“绝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倏忽坐还合,俄思甚兼秋”几句,通过对广阔平原上空烟雾的描绘,以及对季节更替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深情。

整首诗以其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的特点,展现了诗人的胸怀和才情,同时也让读者仿佛能随着诗人的足迹,感受到那份行走在古代江南水乡的独特体验。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与伍侍郎别诗

民生如野鹿,知爱不知命。

饮龁具攒聚,翘陆欻惊迸。

伤我慕类心,感尔食苹性。

漫漫鄢郢途,渺渺淮海径。

子无金石质,吾有犬马病。

忧乐安可言,离会孰能定。

钦哉慎所宜,砥德乃为盛。

贫游不可忘,久交念敦敬。

形式: 古风

与荀中书别诗

劳舟厌长浪,疲旆倦行风。

连翩感孤志,契阔伤贱躬。

亲交笃离爱,眷恋置酒终。

敷文勉征念,发藻慰愁容。

思君吟涉洧,抚己谣渡江。

惭无黄鹤翅,安得久相从。

愿遂宿知意,不使旧山空。

形式: 古风

与谢尚书庄三联句

霞辉兮涧朗。日静兮川澄。风轻桃欲开。

露重兰未胜。水光溢兮松雾动。山烟叠兮石露凝。

掩映晨物彩。连绵夕羽兴。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山行见孤桐诗

桐生丛石里,根孤地寒阴。

上倚崩岸势,下带洞阿深。

奔泉冬激射,雾雨夏霖浮。

未霜叶已肃,不风条自吟。

昏明积苦思,昼夜叫哀禽。

弃妾望掩泪,逐臣对抚心。

虽以慰单危,悲凉不可任。

幸愿见雕斫,为君堂上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