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友拄杖

剪自南岩瀑布边,寒光七尺乳珠连。

持来未入尘埃路,乞与应怜老病年。

欹影夜归青石涧,卓痕秋过绿苔钱。

他时携上嵩峰顶,把倚长松看洛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从南岩石边的瀑布下剪取而来,寒光闪烁长达七尺,水珠像串起的乳珠相连。
持在手中还未曾踏入尘世之路,赠予我或许是怜悯我这老病之年。
夜晚归来时竹影倾斜在青石溪涧旁,挺立的身影秋天里划过布满绿苔的石面。
将来某日携带它登上嵩山之巅,倚靠在长松上眺望那洛水潺潺。

注释

剪自:取自,此处指从…切割而来。
南岩:泛指南方的山岩,可能特指某地名。
瀑布边:瀑布的边缘,水流落下的地方。
寒光:冷冽而闪亮的光芒,这里形容所描述对象的光泽。
七尺:古代长度单位,约等于现代的2.3米,这里是形容其长度,不一定确指。
乳珠连:像乳汁滴落形成的连续珠子,形容水珠相连的样子。
持来:拿、带过来。
未入:还没有进入。
尘埃路:尘世的道路,比喻世俗社会。
乞与:请求给予,此处指别人赠予。
应怜:应该同情。
老病年:年老且多病的时期。
欹影:倾斜的影子,此指竹影随风倾斜的样子。
夜归:夜晚归来。
青石涧:由青色石头构成的溪涧。
卓痕:挺立留下的痕迹,这里形容竹子屹立的姿态。
秋过:经过秋天。
绿苔钱:绿色的苔藓,形状像圆形的钱币,形容苔藓密集而美观。
他时:将来某个时候。
携上:携带上去。
嵩峰顶:嵩山的山顶,嵩山为中国名山。
把倚:手持依靠。
长松:高大的松树。
看洛川:眺望洛水,洛川是黄河的支流,这里代指美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大自然中的情感流露和心灵寄托。"剪自南岩瀑布边,寒光七尺乳珠连"两句写出了老人从南方山岩的瀑布旁采集到一根清凉的白色拄杖,这种描写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持来未入尘埃路,乞与应怜老病年"表达了诗人希望这根拄杖能陪伴自己走过未来的道路,并且请求朋友对他的晚年生活给予怜悯。这里透露出一种对生命后半程的担忧和期待。

"欹影夜归青石涧,卓痕秋过绿苔钱"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回到青石涧的情景,秋天的落叶在石头上留下痕迹,绿色的苔藓像钱币一样,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他时携上嵩峰顶,把倚长松看洛川"最后两句则展望未来某个时候,诗人希望能攀登嵩山之巅,靠在长松下俯瞰洛河,这里流露出对未来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写拄杖和大自然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于晚年生活的期望,以及对朋友情谊的珍视。这不仅是一种物品的选择,更是诗人心灵状态的一次抒怀。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谢橘洲人寄橘

洞庭栽种似潇湘,绿绕人家带夕阳。

霜裛露蒸千树熟,浪围风撼一洲香。

洪崖遣后名何远,陆绩怀来事更长。

藏贮待供宾客好,石榴宜称映舟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谢灉湖茶

灉湖唯上贡,何以惠寻常。

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香。

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

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遇元上人

七泽过名山,相逢黄落残。

杉松开寺晚,泉月话心寒。

祖遍诸方礼,经曾几处看。

应怀出家院,紫阁近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道林寺居寄岳麓禅师二首(其一)

门前石路彻中峰,树影泉声在半空。

寻去未应劳上下,往来殊已倦西东。

髭根尽白孤云并,心迹全忘片月同。

长忆高窗夏天里,古松青桧午时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