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灾

散吏驰驱踏旱邱,沙尘泥土掩双眸。

山中树木减颜色,涧畔泉源绝细流。

处处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无收。

下官虽有忧民泪,一担难肩万姓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官吏忙碌奔波过旱地,沙尘泥土模糊了双眼。
山中的树木失去生机,山涧溪流已断绝细流。
处处可见桑麻哀叹,家家户户老少悲泣无收成。
我虽然有忧民之泪,但一己之力难以承担百姓众多的忧虑。

注释

散吏:忙碌的官员。
驰驱:奔波忙碌。
旱邱:干旱的土地。
沙尘泥土:飞扬的沙尘和泥土。
掩:遮蔽。
颜色:生机。
涧畔:山涧旁边。
泉源:泉水源头。
绝:断绝。
桑麻:农作物,这里指桑树和麻。
增太息:增添叹息。
无收:没有收获。
下官:谦称自己为官者。
忧民泪:为百姓忧虑的眼泪。
一担:个人的力量。
万姓忧:众人的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荒凉景象和人民的困苦生活。开篇"散吏驰驱踏旱邱,沙尘泥土掩双眸"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干旱之年,土地龟裂,风吹起漫天黄沙,遮蔽了视线的惨象。紧接着的"山中树木减颜色,涧畔泉源绝细流"表达了自然景观因为缺水而变得枯萎。

随后"处处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无收"两句,则转向人民的生活状态,桑麻(即桑树和麻类作物)的减少意味着农事不丰,人们因此叹息;家家户户中,老人与孩子们都在哭泣,无处安放。

最后"下官虽有忧民泪,一担难肩万姓忧"表达了诗人作为地方官员,对百姓的苦难深感忧虑,但面对如此广泛的灾害,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难以承担起所有人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荒凉景象和人民困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灾害所引发的人间疾苦深切的同情与忧虑。

收录诗词(1)

王梦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暮春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题曹娥碑歌

婉娈曹氏女,生长虞江滨,乃父安歌能乐神。

?涛江心迎伍君,偶然失脚成沉沦。

其时孝娥才十四,日夜哀号动天地。

奋身跃入龙伯宫,抱父尸出洪波中。

汉安年迄元嘉始,惨淡荒坟烟蔓里。

度令深期民俗淳,蕙肴椒浆方祭诔。

诔文本是邯郸作,勒石垂光非溢美。

好辞既赏蔡中郎,妙墨重挥王内史。

内史临池小楷精,出神入圣由天成。

风格真淳乐毅论,气运逸迈黄庭经。

曹娥之碑尤注意,外足婉丽中坚贞。

疾迟偃仰各合度,正侧方圆皆有程。

金锥画沙锋芒敛,玉树照水枝柯清。

秋风群飞鸿雁叙,夜天行列星宿明。

元常铭石犹隶体,力命雅深堪与比。

鸿都分法授于神,笔势去来同一轨。

流传萧梁到李唐,纷纷鉴者迷精光。

退之平时厌姿媚,于此题识何端庄。

乃知嗜好在奇古,况兼孝烈如曹女。

碑阴隐语亦了然,可惜无言讥魏武。

魏武徒劳校色丝,以孝移忠忍不为。

独觉遗风扇乡里,顺孙孝子相追随。

四明有逸民,示我碑一幅,真若圭璋出群玉。

书家往往无真识,太息还君须韫椟。

形式: 古风

题福祐王庙

关中失鹿人争逐,一去鸿门不可寻。

千古英雄死遗恨,封侯庙食更何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