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福祐王庙

关中失鹿人争逐,一去鸿门不可寻。

千古英雄死遗恨,封侯庙食更何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在关中的争夺如同失去的鹿,人们纷纷追逐,
那个曾经的鸿门宴之地,如今已无法追寻。

注释

关中:指古中国的关内地区,这里代指政治中心。
失鹿:比喻失去权力或重要的地位。
人争逐:人们争相争夺。
一去:一旦过去,不再存在。
鸿门:指楚汉相争时项羽设宴之地,象征重大历史事件。
不可寻:无法找到或追溯。
千古:自古以来,历史悠久。
英雄:指有卓越才能和影响的人物。
死遗恨:死后留下遗憾或未竟之志。
封侯:古代封赏功臣的一种爵位。
庙食:死后在庙中享受祭祀,指享有崇高的荣誉。
何心:还有什么心情或意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淮的作品,题目为《题福祐王庙》。诗中通过对古代关中失鹿、鸿门宴等历史事件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的深切感慨,以及对封侯贵族后续子孙享受供奉、庙食的冷漠态度。

首句“关中失鹿人争逐”借用历史典故,指的是西汉初年刘邦与项羽相争的情景。鹿在这里比喻权力和霸业,而人们争逐则是对权力的无休止追求。

接着,“一去鸿门不可寻”则提及了刘邦在鸿门宴上与项羽的决裂,表明历史转折点一旦过去,就无法回头。这里强调的是英雄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和历史变迁的不可预测。

第三句“千古英雄死遗恨”概括了诗人的感慨:历代英雄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这些英雄的名字虽然流传千古,但他们的愿望和抱负却永远无法实现。

最后,“封侯庙食更何心”则指那些历史上的贵族子孙,他们的先祖可能是某个朝代的英雄或功臣,但在后世,尽管享有庙宇供奉和祭祀之利,却往往变得冷漠、忘记了先人的丰功伟业。

整首诗通过对古今英烈的追思,以及对封建贵族子孙生活的质疑,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与英雄、荣耀与遗憾深沉的感悟。

收录诗词(4)

王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名相。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淳熙十六年(1189年)卒,赠少师,谥文定

  • 字:季海
  • 籍贯:金华城区
  • 生卒年:1126年—1189年

相关古诗词

高宗皇帝挽词(其一)

炎祚开中叶,龙翔自有真。

挥戈回日照,洗甲挽天津。

立极乾坤正,循环雨露新。

嗣皇能继志,诗为武功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高宗皇帝挽词(其二)

历数尧咨舜,羹墙舜见尧。

三加徽号册,五日未央朝。

庙祀瞻龙衮,韶音遏凤箫。

伏蒲思往事,泪湔浙江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满江红.用吴渊吴潜二公韵

踏遍江南,予岂为、解衣推食。

谩赢得、烟波短棹,月楼长笛。

看剑功名心已死,积薪涕泪今谁滴。

想中原、一望一伤情,英雄客。形势地,还如昔。

谈笑里,封侯觅。岂有于前代,无于今日。

龙豹莫藏韬略手,犬羊快扫腥膻迹。

看诸公、事业卜枭卢,何劳掷。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水调歌头(其一)

千枝蔓仙牒,眉宇肖苍龙。

就中天赋英杰,玉磬照金钟。

满袖春风和气,散在苕溪霅水,讴歌闹儿童。

好个庙堂样,貂弁马头公。烛如椽,香似雾,宴蓬瀛。

我家寿酒须信,不与世间同。

昨夜欢传清禁,今日黄堂歌舞,千载一相逢。

来岁五云里,宣劝折黄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