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四首(其四)

鹤怨猿惊,访邻寻里都非旧。

款门溪竹一枝无,莫问堂前柳。

梁燕移巢去久,土花斑苍苔半亩。

煮茶院落,烧笋光阴,几时能又。

卷尽荷钱,拗莲作寸还伤藕。

不如蒲苇早飘零,却待秋风后。

那更当歌对酒,算空留、千金敝帚。

向人青眼,只有西山,倚栏窥牖。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离别之感的画面。词人通过“鹤怨猿惊”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环境的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访邻寻里都非旧”,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变化,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

“款门溪竹一枝无,莫问堂前柳。”这两句以“一枝无”和“莫问”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哀伤,仿佛在说连最后一丝希望也已消逝,连柳树这样的常青植物也无法慰藉人心。接下来,“梁燕移巢去久,土花斑苍苔半亩”则通过燕子的离去和苔藓的生长,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增添了几分岁月无情的意味。

“煮茶院落,烧笋光阴,几时能又。”这几句话描绘了词人在院落中煮茶、烧笋的情景,试图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丝慰藉,但又感叹这一切何时才能再次拥有,流露出深深的孤独与寂寞。

“卷尽荷钱,拗莲作寸还伤藕。”这两句通过描述荷叶、莲花的凋零,进一步渲染了衰败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不如蒲苇早飘零,却待秋风后。”这里将蒲苇与荷花、莲花进行对比,蒲苇早早地随风飘零,而荷花、莲花却在秋风之后凋谢,暗含了对生命短暂与脆弱的感慨。

最后,“那更当歌对酒,算空留、千金敝帚。”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在欢聚之时,也难以掩饰内心的空虚与悲哀,即使是珍贵的千金之物,在此时也显得毫无价值。“向人青眼,只有西山,倚栏窥牖。”词人转向自然寻求安慰,只有远处的西山和倚靠栏杆时的窥视,能给予他一丝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词人面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时的哀愁与思考,以及在孤独中寻求心灵寄托的过程。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玉楼春

燕子来时天已暝,海棠开后寒犹劲。

片云笼月月笼花,花下珠帘帘外影。

银烛点残芳酒冷,荼蘼枕上余香靘。

玉儿春睡太瞢腾,一夜东风吹不醒。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清平乐七首(其二)

画楼吹角,酒醒灯花落。

梅未开残风又恶,今日元宵过却。

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

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七首(其三)

客中心绪,只怕流年去。

才见河桥飞柳絮,又是榴花端午。

醉眠休恨啼鸦,伴人明月窗纱。

归梦不如不作,醒来依旧天涯。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七首(其四)

蓦然如醉,叠枕和衣睡。

却忆去年今日事,画烛替人垂泪。

月明依旧房栊,麌帷寒减香筒。

剩得一枝梧叶,能禁几日秋风。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