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流谦的作品,名为《通判拉游长松以诗见贻次其韵(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已成倦鸟不知还”一句,透露出诗人心中的疲惫与迷茫,仿佛就像那不知何处安歇的归鸟一般,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接着“碌碌无奇合抱关”,则描绘出一种淡泊名利、隐居生活的情景,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避风港。
而“五斗未供鸡鹜饱,一身长占簿书间”两句,则反映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这里的“五斗”,可能指的是古代度量单位,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一身长占簿书间”,则表明诗人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书籍之中,寻求精神上的充实。
至于“何妨使我留东阁,久自从公仰泰山”这两句,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愿望,希望能够长久地停留在一处安静的空间,从而心无旁骛地向往着远方的高峰——泰山。这里的“仰泰山”,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高洁和崇高境界的追求。
最后,“佳句传来浑舍喜,亟将病目洗斓斑”两句,则显示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诗中的“佳句”,可能是指那些美好的诗篇或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心灵上的滋润。而“亟将病目洗斓斑”,则表明诗人希望通过阅读这些美好的文字,来净化和治疗自己心灵的疲惫和污浊。
整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更反映出他对精神寄托与高洁追求的一种情感流露。